第十五卷 夕陽西下,散盡帝國餘輝 第四章 蹩腳韓信張世傑
韓信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此典故是:
韓信平定魏、代,進而攻趙,此時韓軍不足一萬人,而趙有二十萬大軍,他知道正麵作戰無法取勝,所以一直采取固守、等待的策略。
在準備總攻擊的前一天晚上,韓信挑選輕騎二千人,令其手持紅旗,躲在可以看見趙國城池的山下,並告訴他們:"明天交戰時,我軍若假裝戰敗,敵軍一定會全體出動,追殺我們,這時,請各位乘機潛入城中拔下趙旗,換上漢旗。"安排妥當後,便令主力軍移動,背河布陣。天亮後,趙軍發現漢軍的陣式,違反了兵家理論,均捧腹大笑。認為從《孫子》以下,中國任何兵法書上都說,布陣要背山,以高臨下,韓信所布的陣式,顯示他根本不懂兵法的定律。
之後,韓信率一隊人馬攻城,趙軍也出城應戰。韓信看時機成熟,立即棄旗撤退,逃入自己直陣中,趙軍乃乘勝長驅直入。這時韓信的軍隊因背河布陣,後無退路,所以隻有拚命殺敵,令占盡人力優勢的趙軍無法抵擋。趙軍想回頭退回城堡,卻發現城牆上漢旗林立,一時不知所措,結果被韓信前後夾擊,潰不成軍。
這次曆史上著名戰役總結起來就是:韓信用背水而戰激發士氣,來引敵出戰。同時,韓信巧妙地虛張聲勢,以兩千輕騎兵突襲敵營的方法,兩相結合,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此次戰役是用計謀綜合得成的,而不是單純不顧命地背水一戰。韓信留有餘地,他埋伏下的軍隊即使攻克不了趙軍的關口,也足可以從已經出關的陳餘的後方攻擊,完全可以把韓信救出來。進退自如,而不是孤注一擲。韓信的背水一戰事實上隻是一個陷阱,非有大智謀者不可仿效也!
後人多次削足適履刻舟求劍地模仿韓信,做背水一戰的玩命舉動,結果很所很多是東施效顰,弄巧成拙。
最典型的是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在街亭布防,雖然置之死地,但是無法後生。魏軍采用圍而不擊、切斷水源的策略,造成蜀軍自亂陣腳,喪失戰鬥力。
南宋的軍界大老張世傑連續兩次拙劣地模仿韓信,背水列陣。張世傑都督的南宋水師擁有上萬艘戰艦,兵力也比元軍充裕。但是他竟然愚蠢地下令每十船為一隊,船與船之間用鐵索連結,都拋錨於江心,無令不得起錨。
這樣以來,龐大的艦隊失去了機動靈活性,成了矯健的元軍的隨意遊擊攻打的固定靶子。
回顧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曹操考慮到北方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采納了黃蓋意見,並讓黃蓋向曹操寫信詐降,以接近曹操戰船。至戰日,黃蓋準備了十艘輕利之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旌旗龍幡。當時東南風急,十艘船在中江順風而前,離曹軍二裏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刻之間,濃煙滾滾,烈焰騰騰,曹軍人馬燒、溺死者無數。在對岸的孫劉聯軍橫渡長江,趁亂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回,當即自焚剩下的戰船,引軍沿華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卻,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這樣,5萬孫劉聯軍幾乎全殲20萬曹操大軍,從此奠定三國鼎立之根基。
這一幕分毫不差地重演了,隻是扮演曹操的是張世傑,充當周瑜的卻是來自蒙古高原的元軍指揮官阿術。
元軍兩翼夾攻,中間突破,在弓箭上綁上火藥筒,萬箭齊射。
可憐宋軍艦隊前後左右皆不能躲閃,船成火船,士兵沒被燒死的紛紛跳江,又成了元軍的射擊靶子。張世傑的重兵集團被殺、燒、淹,全軍覆沒。賈似道傷了南宋元氣,張世傑再傷一次,可惜趙構苦心創建的帝國,從此再沒了決戰元軍的本錢。
張世傑順江逃跑,元將董炳文率軍窮追到茫茫大海,真掉價。就是這樣的敗軍之將,卻得不到任何懲罰,反而一直被重用。
在崖山最後時刻,不長腦子的張世傑再次犯下同樣錯誤:把所有的戰艦全部相連到一起,以千艘艦船組成巨大方陣。這次他學乖了,艦船上糊滿泥巴,我讓你燒不了。
但是元軍統帥張弘範說,我不燒,我學司馬懿,斷你們水源,渴死你們。
等宋軍實在堅持不下時候,元軍大舉進攻,激戰一天,摧毀宋軍防線,徹底秒殺,為南宋小王國畫上一個血色句號。
這是後話,下文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