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草原雄鷹的興起 第十三章 餘玠服毒表清白
金國和蒙古都看明白了,要想拿下南宋,最佳途徑就是先攻破地處長江上遊的四川防線,順勢殺進川東防線,那麼出三峽,進兩湖,沿江東下,順風順水。
如果直接強攻長江防線,來個百萬雄師過大江,一來沒有那麼多的戰船和水師,二來很容易被南軍再來個火燒赤壁,曹操的前車之鑒,誰不望而生畏?
所以蒙古大軍接二連三地瞄準四川,一個勁兒地攻打。可喜可賀的是,南宋朝廷也意識到四川的重要意義了。十六年來,走馬燈似地更換四川最高長官,但收效甚微。
宋理宗雖然好色昏庸,但也有英明之日。他和美女玩累了時候,能夠和大臣們反複斟酌四川首長的人選,認準了一個人:餘玠。
餘玠年輕時候曾在著名的白鹿書院深造,因失手打死茶館老板,逃往兩淮,寫了首詩歌去拜見淮東製置使趙葵。趙大人很賞識,留他做了個幕僚。逐漸地,該同學施展才華,靠軍功升到了淮東製置副使的位置。
餘玠接手的四川亂成一鍋粥。蒙古人燒殺搶掠,破壞的麵目全非。官員們不務正業,各自為政,綱紀無存。
餘玠上任後,第一把火是設立“招賢館”,招收人才是硬道理。有冉氏哥倆,做隱士多年,如今看到餘玠是真正幹事業的人,所以投靠過來。
冉氏哥倆獻出“山城計”:上高山,築堅牆,廣積糧。
餘玠一聽,高呼妙計,決定在合州(今重慶市)的釣魚山修築山城。他們當時可想不到,這個地方很快能滅掉一個蒙古大汗。
四川官員們一看老大把這樣肥差交給了兩個鄉野村夫,一致反對(一府喧然)。但是餘玠主意拿定,排除萬難,堅決實行。
餘玠連續修築了十多座山城,星羅棋布,彼此呼應,讓蒙古大軍大批地損兵折將。
第二把火是燒向軍紀。他大刀闊斧,鐵麵無情,盜匪似的將官們,撤職的撤職,流放的流放。
不巧的是,餘玠處死了專職官吏、業餘土匪的利州都統製“王夜叉”,派出新任都統製接受部隊時候,得罪了自行接班的統製姚世安。姚通過在此避難的當朝宰相謝方叔的侄子,聯絡到謝宰相。
謝宰相也擔心餘玠做的太優秀,奪了自己的風頭和位子,就唆使姚整理個黑材料報上來。
然後謝宰相在皇帝麵前煽風點火然後謝宰相再皇帝麵前煽風點火,誣陷餘玠差點引發兵變。後來又攻擊餘玠“不知事君之禮”,皇帝不做調查,趕緊下詔讓餘玠回朝。
餘玠服毒自盡,以死抗爭。當地百姓早把他當成父親一樣尊敬,紛紛嚎啕大哭。
南宋不亡,天理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