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草原雄鷹的興起 第十二章 南宋的“朱可夫”孟珙
蘇聯衛國戰爭中,朱可夫有救火隊長之稱,哪裏支持不住了,朱可夫就飛到那裏,扭轉乾坤。
南宋末期的孟珙就是這樣的將軍,哪裏有險情就衝到哪裏,出手改變局勢。
1235年,被“端平入洛”惹惱了的蒙古大軍由河南南下,宋軍被打的落花流水,唐州、棗陽等地接連淪落,襄陽守軍因內訌兵變而透敵。
要塞丟失,蒙古大軍第二年就輕鬆突破南宋的中部防線,像劈竹子一樣,郢州、隨州、州、荊門軍和襄陽陸續丟失。蒙軍一麵圍攻江陵,一麵在長江北岸大造戰船和木筏,意圖渡江攻掠江南,直逼臨安。
黑雲壓城城欲摧,孟珙出手見晴天。他受命於危難之時,馳援江陵。孟將軍的兵馬數量有限,他施展疑兵計:白天讓部隊全部出動,士兵們像模特走場一樣,不斷地變換旗幟和軍服,沿著江邊行進。夜間沿著長江點燃一堆堆的篝火,士兵們高舉火把遊蕩。
蒙古軍真被嚇住了,不敢輕易進攻,宋軍乘機調動部隊,組建突擊隊奇襲蒙古軍,24座大寨被連續攻破。
孟珙出奇兵,將蒙古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造的兩千多艘戰船和木筏,一把火燒成灰燼。
蒙古軍水陸兩個戰場都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兵。荊湖戰場上的宋軍兵敗如山倒之頹勢被有力地刹住了,否則形勢還不知要惡化到什麼程度。
這充分證明,蒙古軍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南宋軍也不是生來就是軟豆腐,隻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抗衡遊牧部隊的鐵騎。
蒙古軍不服氣,我們征戰世界都沒遇到對手,如今敗在一個小國無名將領之手,這口氣如何咽得下?
1237年,蒙古軍卷土重來。孟珙率宋軍與之輾轉廝殺,最後兩方在黃州進入僵持階段。
蒙古軍將黃州嚴密封鎖,包圍的水泄不通。蒙軍勢力龐大,還有河西兵、回回兵做後備隊。蒙軍施展各種攻堅戰術,但是統統失效。
孟珙坐鎮黃州城樓指揮。一方麵堅守,一方麵不時地進行遊擊戰、夜襲戰,甚至反衝鋒。他下令軍民製造了大量的石頭炮彈,雨點般的石彈雨一個勁兒地往這些草原漢子們的頭上招呼。
知己知彼,以自己所長克對方所短,這才是名將。孟珙發揮宋軍水上優勢,派遣水師正麵迎擊蒙古軍,擊毀再次辛苦組建的艦隊。
蒙軍陸路和水路均吃了大虧,隻得灰頭土臉地撤退。
換做普通將領這時會趕緊向朝廷報功,班師回朝。但是孟珙卻乘勝追擊,開始了一連串的大反攻,陸續收複了荊州、信陽和樊城以及重鎮襄陽和光化軍,息州、蔡州迎風而降。
真正的名將必須高瞻遠矚,像高手下棋,必須能看到後麵的很多步。孟珙建議朝廷必須重點經營襄陽、樊城,派遣重兵把守,保護住朝廷的根本所在。以後的形勢發展,有力地證明了這點。
嘉熙三年,蒙古大軍又來了,這次是從四川東進,一直打到了川東門戶,長江中下遊危在旦夕。
國難思良將,宋理宗十萬火急地調孟珙前去搞定險情。南宋“滅火隊長”孟珙疾馳到西部前線,在歸州和巴東阻擋住蒙古軍的進攻態勢,並且大獲全勝。隨之常勝將軍乘勝前進,朔江而上,收複淪陷的州郡。
前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得到斯大林的高度信賴,所以能夠率領紅軍,直搗德軍老巢柏林。孟珙是南宋的朱可夫,但是難以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
孟珙很多宏偉構想,如果能夠實行,南宋不知還能輝煌多少年:
一是建議從川東到湖南境內構建三道防線,既保護了通向兩湖的川東蜀口,還預防了元軍可能從大理迂回攻擊的情形。保障了西部和中部的安全,臨安的保險係數自然加大。
二是希望開拔中原,收複故土。當時蒙古高層正為爭奪汗位而鬧得不可開交,孟珙建議乘亂北上,掃蕩中原。而且蒙古河南行省範周吉也和孟珙將軍私下達成默契,準備秘密歸降,形勢喜人。
我前部分不讚成嶽飛北伐,認為實力不夠。這裏為何又讚同孟軻北伐?
情景不一也。上次北伐是要宋軍千裏跋涉,攻城拔寨,與強大的金兀術大軍死磕。而現在蒙軍沒在中原大批駐紮,而且忙於內鬥。如果南宋軍能閃電般北上,輕鬆拿下汴梁,然後堅守城池,蒙古大軍要攻下來,需要付出多大代價?到那時,南宋完全有籌碼和蒙古討價還價,主動權轉移過來了。
但是昏君趙昀片麵吸取“端平入洛”的教訓,隻顧醇酒佳人地享受快樂人生,對此興趣索然。宰執們要麼是奸佞小人,要麼是得過且過的混混,沒人理睬孟珙將軍的上奏請求。孟珙仰天長歎:“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誌不可伸矣。”
常勝將軍孟珙悲憤交集,鬱悶而亡,年僅52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謀不見用憂鬱死,歸天之日,巨星隕落,狂風呼嘯,大樹被連根拔起!
孟珙之後,南宋再也找不出個可以匹敵伯顏那樣的名將,南宋國祚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