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行正色,點頭稱是,探頭看向箱子裏麵。那裏麵果然有各式各樣的書,有些是皮封麵的,上麵畫著他看不懂的符號。有些紙頁已經泛黃,字跡也已模糊不清了。他看了一會兒,又注意到老人手裏拿著的那卷書上。他問道:“您這卷書,又是講些什麼的呢?”
老人一愣,看看自己手裏的書,表情卻忽然之間變了。夕行察覺到了這細微的變化,卻不知道這是為何。
“咳!”老人忽然重重歎息,他旁邊那個女子也不禁看了一眼。隻見老人搖搖頭,捏緊了手裏的書,卻又輕輕鬆開。
“孽根,一切都是孽根啊。”
老人仿佛平靜了一些,重新坐回椅子裏,頭也不抬:“這本書,隻有少數幾個前朝孤老還曾見過吧……這些事,估計記得的人也不多了。那還是建隨帝年輕的時候……唔,假如先帝能活到現在的話,也並不衰老吧……”
“建隨七年,發生了一件當時轟動了整個日曜城的事。有一位少年在五年一度的天演殿試中奪得了文武頭名,當時全城的人都奔走相告,說是這位少年是日神下凡,是能夠拯救整個滄涼朝於危難之中的英雄。
咳,很多年過去了。估計他的名字現在都已經沒人記得了吧……不過在當時,所有人都清楚地記得他暮遲被先帝當場任命為天罡將軍,統帥滄涼著名的戰天騎兵。
先帝在位的時候,正是百年來滄涼和朔北最緊張的時候。由於近百年來司年一職的空缺,滄涼飽受天災的侵害,到建隨朝已經岌岌可危了。朔北人看準時機連年入侵,從邊境一直蔓延幾千裏都是戰亂區,百姓苦不堪言。
當年年僅25歲的暮遲將軍,在上任第二天就帶兵起征。傳說在他出征的那天,在他振臂一呼之下,天上風雲突變,千百將士望而心驚,軍心大起,不到三日就奔至前線。又是三天之後,帝都傳來捷報,暮遲率軍退敵一萬,邊境已安!
當暮遲率軍返京的時候,日曜城全城出動迎接他的歸來。所有年輕的男子都追著隊伍要求加入騎兵隊,而年輕的女子則日日盼望他經過自己的窗前……”
聽著這故事越講越誇張,夕行不禁皺了皺眉頭。但是為了不打擾老人的興致,他隻得問道:“真的有這樣的天生奇才?那這暮遲將軍大概也像小說中那樣,嚴於律己,不近女色,滴酒不沾……”
“哦,這點倒未必。”老人笑笑:“雖然他的故事已經大都沒人記得了,但是當年人們流傳下來的暮遲可是典型的人不風流枉少年。而且據說見過他的女子都對他永生難忘,可見此人曾是如何的英氣勃發……”
“那後來呢,為什麼他現在不繼續做他的天罡將軍?我來的路上可是一路聽說,現在滄涼和朔北的關係十分之緊張,國君每年都要派遣大量的人前去邊疆。如果有如此奇才,何苦勞費那樣多的人力。”
“是啊,所以說一切都是孽根。滄涼能有今天,大概也是注定的吧?”老人歎了口氣,又瞥了一眼手裏的書:“如果沒有那件事情的話……”
“在天罡將軍上任後,滄涼每戰必勝,軍心安穩,百姓安康,人人都傳誦暮遲將軍的震天威武。先帝也非常重用他,頒布旨意,願在建隨朝平定外患,為後世留下萬年和平。
當時在朝廷裏規定司年無意外不幹預政事,但是五司年的設立卻導致先帝常常不得不聽取司年的警告和建議,一切上奏均要符合天意。這引起了一些務實臣子的不滿,並且也導致了朝中丞相利用司年把持大權。
前朝最為著名的禦史言官,便是元安帝封諡號為‘正清’的文峰。文峰本與暮遲年紀相仿,早暮遲一科為官,也是年少有為。他剛正不阿,堅決與丞相一行作對,時時上諫,將一切非正義之事如實稟告先帝。先帝礙於戰事需要依靠丞相,往往沒法有太多舉動,但先帝愛才,也並沒有責怪文峰。當時人稱‘天上文曲星,地上有文峰’,對他的才華描述也可見一斑。
一切都結束於建隨十二年。那是滄涼有史以來除元光帝外最大規模的用兵。為了這次軍事行動,先帝已經準備了十年。兵馬糧草一切具備,隻欠一個捷報了。
然而當時的大司年,也是現在的大司年紫白卻送來不利的消息,此戰必有犯星作亂,如防範不慎必導致傾國之禍。先帝考慮再三,決定聽從丞相建議,派遣禦史文峰為督戰,糧草重任由他負責配合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