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之戰馬上就爆發了。剛開始,由於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炎黃兩部族節節敗退,九戰九敗。雨季過後迎來了晴天,黃帝把握戰機,在各族支援下,乘勢向蚩尤發動反擊。天公作美,狂風大作,塵沙漫天,黃帝命令部族吹號擊鼓,蚩尤族驚慌失措。黃帝又用指南車辨明方向,指揮部族向蚩尤進攻,終於一舉殲滅了東夷,並在冀州之野擒殺蚩尤。黃帝族乘勝東進,直達泰山,在那裏舉行了“封泰山”儀式後班師西歸。黃帝在東夷部落中重新選了一位氏族首領繼續統領九夷部落,並強迫九夷部落永遠臣服於華夏集團。
小翔來得有點早,炎帝陵正在規劃建設中,不過炎帝陵已是名聲遠播了,中華文化發展基金會會長文豐教授去年來過常羊山,對常羊山炎帝陵的遺跡、曆史、文化做了番考察,隨即各種工程也紛紛上馬。小翔覺得能看到將來炎帝陵的原貌比什麼都好。常羊山確實山青水秀,風景優美。炎帝陵大殿已經動工,殿前的祭祀廣場規劃得很大,可容幾千人祭祀。據說廣場上將建九條威龍大理石柱。沿著大殿後麵可以登山而上,到達常羊山最高處。現在炎帝陵還未建好,小翔正好自由地領略一下周圍的風光。
常羊山鬆柏蒼翠,北有九龍泉、天台山,南可眺望秦嶺,旁有清薑河流過,草木茂盛,風光旖旎,溝底常年四季流淌著清泉小溪,神奇的土地負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炎帝一生下來人身羊首,頭上有角。炎帝的母親就是用溝裏的清泉給他沐浴,炎帝頭上的角神奇地消失了。炎黃二帝打敗蚩尤後,天下人為了公推一位新的華夏民族的天子,炎黃二帝就展開了一場公平競爭,勝者為新帝,這就是有名的阪泉之戰。不過阪泉之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是通過一場辯論賽來決定勝負的。阪泉是當時的一處風景名勝,坡底有清泉,水清味甜,兩坡樹木叢生。炎黃兩帝就在這個優美的地方發生了一場唇槍舌劍,結果黃帝贏了炎帝輸了,炎帝的小宗隻好歸為黃帝的大宗,從此黃帝正式取代炎帝成為華夏始祖。
炎帝失敗以後一心一意研究農業、經濟、工藝、文藝、音樂和醫藥等,在各方麵都有所創造有所發明。一次,炎帝偶然看見野豬拱土的情形,這一印象給了炎帝很大的靈感,要是有一種掘土工具那該多好啊,就可以改變刀耕火種的現狀了。炎帝反複琢磨,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橫著綁上一段短木,先將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腳踩在橫木上加力,讓木尖插入泥土,然後將木柄往身邊扳,尖木隨之將土塊撬起。這樣連續操作,便耕翻出一片鬆地。這就是炎帝新發明的掘土農具:耒耜。經過不斷改進,在鬆軟土地上翻地的木耒,尖頭又被做成扁形,成為板狀刃,叫“木耜”。“木耜”的刃口在前,破土的阻力大為減小,還可以連續推進。木製板刃不耐磨,容易損壞。人們又逐步將它改成石質、骨質或陶質,有的製成耐磨的板刃外殼,損壞後,可以更換,這就是犁的雛形了。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耕”和耕播農業。炎帝教民大麵積耕播粟穀,又將一些野生植物馴化為農作物,這就是後來所謂的“五穀”:稻、黍、稷、麥、菽。隨著耕播農業的出現,原始的天文、曆法、氣象、水利、土壤、肥料、種子等知識和技術相應產生了。炎帝成了中國農耕文化的始祖。
原始人沒有羞恥觀念,赤裸裸地不穿衣裳,僅以樹葉或獸皮遮身,炎帝教民治麻為布,穿上衣裳,禦寒遮羞,人類由蒙昧社會向文明社會邁出了重大的一步。炎帝發明了以日為市、以物易物的市場,滿足了人們物質需要。炎帝發明了陶器,結束了人們隻能用火燒烤處理食物的曆史,自從有了陶器,人們可以烹煮加工食物,還可以貯存物品釀造美酒了,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炎帝發明了弓箭,有效防止了野獸的襲擊和外來部落的侵犯,保衛了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勞動成果。炎帝削桐為琴,結絲為弦,發明了五弦琴,上有五弦,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音,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炎帝嚐遍百草,發現了治療各種疾病的藥草,保證了人們的健康,延長了人們的壽命。炎帝為此曾一天中吃了幾十種毒草,險些喪命。
太陽高高升起,常羊山因炎帝而光芒四射,這顆金子在埋沒了多年之後,重新大放異彩。
小翔在常羊山上想起炎帝的豐功偉績,想起炎帝的厚德載物,想起炎帝的創造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對未來的前途更加充滿了信心,一步一步走下常羊山,眼前有一座號稱高不可攀難於上青天的秦嶺,正等著小翔去征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