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動物去 第三十八章不二法門8(1 / 2)

第二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動物去 第三十八章不二法門8

“我想到了司馬遷,受了腐刑,喪失了性功能,對於一個男子來說是多麼大的屈辱和心理的創傷呢?真是走在路上不知如何舉手措足啊!司馬遷的一篇《報任安書》就是一篇心理報告,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處境和感受。孫臏被砍掉了雙腳,對於一個有雄心壯誌的青年來說是何等的不幸,忍辱負重,過著非人的生活。一個人,災難和不幸,降於青年時代好一些,若是降於老年時,也許是致命的打擊。青年人常雄心未滅,以未來激勵自己,而老年人麵對人生的殘餘,還有幾多生氣。這從當代文學中就可以反映出來,胡風,路翎,丁玲,胡雪峰,沈從文等老一輩作家經受批判和文革的洗禮,藝術才能和潛力卻喪失殆盡。隻有傷痕文學和知青文學等才是中國當代文學的精華。

“時代是變了,變得完全陌生了,豐富了,複雜了。我,像我這樣的“小人物”有多大概率能在文壇上揚名發揮影響?希望是微乎其微的。我還未解決個人生存問題,工作還是我麵臨的首要任務。我不可能像馬丁•伊登一樣在愛情的激勵下每天休息五小時夜以繼日地寫作,我沒有愛情,我也沒他驚險的經曆。我也不像卡夫卡,在父親的權威下,男子氣概蕩然無存,變成了一隻蟲子。我生活在雞毛蒜皮油鹽醬醋的煩瑣事情中,在“一個人的戰爭”中自我掙紮,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紅顏不再”沒有知己,我何時才能從生活中“突圍”出來,走向成功?文學是我人生的港灣,回避現實的桃花源,逃離痛苦的花果山。文學是我感情的升華,靈魂的傾注,理想的實現。

“人,先要生存,解決吃飯穿衣溫飽問題,才能高談藝術,欣賞美,創造美。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人麵對路邊美景也無動於衷,是的,人,不是機械,人要吃飯穿衣。世世代代的奴隸,無法做人的妓女,正是因為不能有效地解決吃飯問題才淪為社會中的“渣滓”。人,窮人,更傾向於墮落而不是成功。這是社會不移的規律。窮人要成功,比登天還難,他們要克服比富人更多的困難和挫折。丘吉爾後來總結到:苦難對於戰勝它的人是筆財富,對於被它戰勝的人是筆屈辱。可是真正戰勝苦難的人,到底有幾人呢?獅子不是被虎狼打敗的,而是被蚊子打敗的;人不是被苦難打敗的,而是被繁瑣的小事打敗的。長痛比短痛更折磨人的意誌,它像病毒一樣附在你身上,時機一到就馬上發作。

“司馬遷說過人為利來,人為利往。芸芸眾生是為生活而奔波,而有誌之士卻是為理想而奔波,他們貧窮如洗,靠著夢想過日子,賴著精神活著。從這個意義上說,“成功的人”並非為利而奔波。孔子一生四處奔波,遊說國王,聚眾講學,寫書傳道,完全是為道而生為道而死的。何必提這些經曆萬世而不衰的聖人呢?自己隻是九牛之一毛蒼海之一粟,與他們根本無法相比,隻會招人恥笑。可是他們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盡管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有的已經過時。

“薩特說人的本質是自由,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他的存在主義隻能證明人的自由也是一句空洞的理由,成了否定自由的證據。在一定的境地中,人必須經受環境的考驗,在危難中體現人選擇的自由,證明人存在的意義,你可以為崇高而存在,可以為正義而犧牲,也可以為醜而活著,可是人的自身的局限和環境的限製,人的自由選擇最後也成了nochoice了。人的自由變成了他人的地獄。

第三十九章不二法門9

“朱光潛說人隻有善於擺脫並真正一心一意投入一件事中才能成功。他沒有說人怎麼才能真正擺脫現實煩惱,人真能擺脫掉嗎?在當下文化環境中,大眾傳媒以及群體意識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的,無處不在的。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更方便地生活在社會中,但與此同時人與人的情感隔膜卻越來越大了。交流方式的變革到底促進了人們的交流,還是變相地阻礙了人們的交流。人與人的不信任,成了揮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