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感傷西行之回到古代去 第四十一章 巧遇養鷹先生2(2 / 2)

養鷹先生也不介意。小翔又問道:“先生,您剛才說神是由人進化的,是嗎?”養鷹先生說:“人是最有智慧的,神是最有道德的人。隻要人努力修養道德,人人都可以成為神。‘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隻要人用心專一,和善成德,堅持不懈,人人都可以成為神。人有五種,有庸人,有主人,有正人,有賢人,有聖人;神有五類,有仁神,有義神,有禮神,有智神,有信神。孔子是仁神,關公是義神,周公是禮神。”小翔聽後一塌糊塗,也不知從何問起,隻對主人感興趣,於是問道:“什麼叫主人呢?”養鷹先生說道:“主人就是我前麵所說的那種能定能應有德操的人。通俗地講,主人就是有獨立人格和長尚情操的人。”小翔回想起馬先生說不可知的聖人才是神,可是馬先生說孔子不算神隻是聖人而已,不知養鷹先生怎麼如此推崇孔子,困惑地問道:“孔子為什麼是仁神呢?”養鷹先生說:“孔子之仁不可知不可學,所以孔子是仁神。”小翔驚奇養鷹先生怎麼跟馬先生有相通之處,又問道:“那信神又是誰呢?”養鷹先生說:“近代的*可以稱為信神。”小翔問為什麼,養鷹先生說道:“*之信不可知不可學,所以*是信神。”小翔哦了一聲,又問道:“社會上的神就這麼少,您怎麼說人人都可以成為神呢?”養鷹先生說:“人人都有一雙腳,從理論上說,隻要不停地走,就可以走遍地球,可是真正能走遍地球的人少而又少,不是每個人都有大無畏的精神和不尋常的毅力,所以才有庸人、主人、正人、賢人和聖人之分啊!”

小翔說他來子長想打工賺點錢,問起養鷹先生子長的情況。養鷹先生當過子長縣的副縣長,對子長了如指掌,他說,子長是為了紀念陝甘和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和第二十七軍的創始人謝子長而命名的,子長原來是瓦窯堡鎮,1935年12月23日到25日黨中央在此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和《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策略,為實現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的偉大戰略轉折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子長縣是中國的土豆之鄉,還有安定的鍾山石窟是陝北第一石窟,子長的農業也初具規模,礦藏資源也很豐富。子長的嗩呐也很出名。小翔覺得時間不早了,想與養鷹先生告別,又看了一眼籠子裏的雄鷹,轉身向養鷹先生說道:“養鷹先生,謝謝你告訴了這麼多道理,隻是我急著要去賺點錢,不能在此久留,隻好與您告別。”養鷹先生又回去拿出兩斤紅棗給了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