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一看如此,倒也知機,乖乖了行了一禮,柔聲細氣地說:“母親安好。”
“好什麼好!不是才教了你女子當臻靜,你怎麼又跑出去玩了。”
“我,我是特意去給母親你買燒餅去了。”她勉強尋了一個理由。
自己的女兒自己還能不知,林氏可不信她。
桂姐兒這一年也有十七了,跟她同齡的人不是成親就是訂親,就她一個人還沒有著落。
以前的時候,朱家的大公子她是不敢想的,至於賢重她也就在心裏稍微想想,可是祝家瘦下來不少的小胖子跟桂姐兒還是挺配,至少她這麼覺得,可惜桂姐兒自己沒瞧上,說是不能嫁一個會跟她搶東西吃的。這是什麼話?也不知她是從哪裏學來的一套套的。
如今朱永銘尚了楚端妃所出的長平公主,賢重又跟他同窗宋清和的妹妹訂了親,祝鴻泰也跟他外祖家某個沾親的官員家的小姐訂親了,就剩下桂姐兒還沒有著落。
桂姐兒自己倒是不急,說是月兒也是十九才訂親的,她還有兩年呢,可是月兒嫁的是青梅竹馬,她的青梅竹馬都沒她什麼事了,林氏哪裏能不急。偏桂姐兒不但不急還挑得很,家裏太窮的她不要,脾氣大的她也不要,生得醜的她也不要……林氏覺得這麼下去,她定是要嫁不出去了。
前些天她托了何素幫她留意一下京中的好兒郎,畢竟何素人麵廣些,認得的人也多,哪怕是在她的兩個兒子的同僚同窗中找,說不定也能找到合適的。
何素聽說後也頗為上心,實在是她的兩個兒子的親事都讓她太沒有參與感,她隻能幫桂姐兒挑挑成親人選參與一下。
賢元和朱府的元姐兒已經成親,兩人算是青梅竹馬,順理成章就這麼成了;賢重是自己瞧中的,他去同窗家裏玩,回來正好趕上何素開玩笑地說他差不多該訂親了,他問了條件後便提了同窗家的妹妹。
何素倒不是挑剔對方家世,實是賢重年紀還小,她就是順嘴提了提,真不是要催他訂親,他怎麼就有人選了呢?當時她被賢重一問就順嘴答應了,事後救都救不回來。
宋清和雖說當時跟賢元兄弟是同時進得書院,年紀卻比賢元大許多,他的幼妹比賢重還年長兩歲,何素也偷偷去見過這姑娘,人挺老實又勤快,性格也好,就算如此,何素還是想不通為何賢重會瞧上她,她以為賢重會挑個更有性格的,怎麼會挑這麼一個符合古代婆婆審美的呢?
不管她心裏如何想,這門親事還是定了下來,婚期定在了明年。
兩個兒子就這麼要成親了,而她都還沒有感受到為兒子挑媳婦的總總糟心,總覺得人生有些缺憾,也就隻能從桂姐兒的親事上找補回來。她就不信了,整個京城就沒有一個家世好、性子好、模樣好、有眼光的後生會相中桂姐兒的,她一定要多花心思好好找。
結果,這次她仍沒能出什麼力,隔了沒幾天,魏氏過來蕭府跟何素提了一個人。
“你是說劉參議的兒子?”
劉參議便是劉長旭,他的兒子永鬆本是庶出,但是他母親自盡後以正妻之位下葬,他也就成了嫡出。劉長旭這些年不管是在山東還是別處都多有建樹,憑他和當今的交情,將來一個國公之位是跑不了的,想要嫁給他兒子或者他本人的都不少。
“便是他。他比桂姐兒大幾個月,如今已經是新科進士,看中他的人家可不少,不過他家似乎相中了桂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