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單親家庭(四) 婚姻和家庭的背後(2 / 2)

理由呢?根據南山的爺爺、奶奶無可奈何的嘮叨,居然是:如果喻大海與南山見麵的次數多了,會影響女兒的心理健康,影響女兒的人格發展。所謂“女兒”,就是周正紅與前夫所生的孩子,隨母姓,名字叫做周依依,比南山小3歲。此外,通過南山的爺爺、奶奶分兩次支付了6個月的撫養費共計600元後,喻大海就再也沒有支付過一分錢的撫養費和其他的任何費用。甚至南山考大學時,喻大海還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好像根本就沒有南山這個兒子似的,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南山這個兒子要參加人生道路上至關重要甚至被國人認為“一考定終身”的高考似的。當時,南山還未滿十八周歲。

喻大海無情,趙詩華卻有義。她知道南山的爺爺、奶奶牽掛孫子,在南山上大學之前,她安排南山一個月至少到爺爺、奶奶家去一次,上大學後的每個假期,南山也經常到爺爺、奶奶家去,與爺爺、奶奶一起聊聊天、吃一餐飯,共享天倫之樂。每次南山一去,爺爺、奶奶高興得像什麼似的。南山考上大學時,手頭並不寬裕的爺爺、奶奶把從牙縫裏省下來的退休金中拿出2000元給南山封了一個大利市。

當然,趙詩華和南山是心領了爺爺、奶奶的情意,2001年春節,趙詩華特意封了兩個1199元的利市讓南山分別送給爺爺和奶奶,算是把錢還給爺爺、奶奶了。平時過春節,趙詩華為南山準備的兩個小利市帶給爺爺、奶奶拜年,一個利市封50元,後來增加到100元。

這麼大的利市,南山的爺爺、奶奶當然不肯收了。南山就告訴他們說,那是自己的獎學金和稿費,媽媽特意讓他拿來孝敬爺爺、奶奶的。南山確實得了一筆獎學金和一些稿費,但並沒有2000元之多。──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目的隻是為了成全他們的考心。我們原諒他吧。

為什麼要把錢還給爺爺、奶奶呢?因為趙詩華知道,南山的爺爺、奶奶雖然生了幾個孩子,但隻養活了喻大海一個。而自從與她離婚之後,喻大海就再也沒有給過老人家經濟上的幫助和支持。南山的爺爺、奶奶隻能依靠南山爺爺那份微薄的退休金過日子,加上他們又沒有醫療保障,隨著年紀的增大,頭痛腦熱的事情經常發生,開支就更大。趙詩華隻恨自己沒有能力幫助他們,又怎麼會忍心要老人家的保命錢?

趙詩華也不打算去找喻大海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學校除了沒有安排住房之外,工資、福利都很好。盡管困難些,自己一個人撫養南山也不是很大的問題。有時候,趙詩華很為自己驕傲。自己不但一個人把南山培養成一個品學兼優的大學生,而且還與妹妹、弟弟一起贍養父母,盡管妹妹、弟弟體諒她這個姐姐獨自撫養外甥南山的難處,堅持由他們贍養父母,表示姐姐隻要經常去看看父母就可以了,不必為父母添置物品。盡管如此,作為長女,趙詩華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責任,盡管父母有離休工資、退休工資,一般情況下他們並不缺錢花,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經常被送往醫院,一年裏還得住三四次醫院,而且有些特效藥特別是進口特效藥都是她到白雲市新藥特藥專賣店自費購買,她除了照顧、陪護他們之外,還按照白雲市本地的風俗,逢年過節就封一個利市給他們,裏麵裝上五十一百元的,哄老人家特別是母親高興,並經常在暑假、寒假期間帶著父母和南山到全國各地觀光旅遊,同時搶著給父母添置衣物和日常用品。

趙詩華覺得,撫養南山的責任和贍養父母的責任同樣重要,兩者都不可或缺。如果有衝突,趙詩華寧願先贍養父母,父母年紀大了,過一年就少一年;南山還小,還有很多機會。當然,對趙詩華來說,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她自己十分節儉,但從來沒有虧待過父母和南山。現在,父母身體還算健康,南山就要大學畢業,如果南山願意繼續求學,攻讀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她都會繼續供他讀書。每當想到將來,趙詩華總是充滿信心。

趙詩華常常想:“如果不是自己所在的學校工資、福利好,一個女人獨自撫養一個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吃飽,怎樣才能讓他穿暖,怎樣才能供他上學,又拿什麼來贍養父母?如果自己是下崗工人或者農民,沒有經濟收入,沒有生活來源,喻大海又不支付撫養費,為了南山的生存和前途,恐怕就要經常上門去找喻大海討要撫養費了,或者到喻大海的單位投訴了,再不行的話,大概就要上訪了,或者做出其他極端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