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瞧你這小模樣
第7章:瞧你這小模樣
我正要細細尋問,楊內人在門外叫門:“鄭尚宮娘娘,吳尚宮讓我問你,她交待你辦的事情如何了?”我趕緊穿鞋走出室內:“你回吳尚宮,都已通知了上夜的人,待二位入宮之後,她們自是會到吳尚宮那裏。”
楊內人又拉我一同用早膳,我自是吃得不知其味,這楊內人從身上摸出一麵菱花鏡,對著鏡子裏了裏頭發:“鄭尚宮娘娘,你瞧我這模樣有高內人美嗎?”一說到高內人,我心裏一緊,若無其事的說道:“這話是怎麼說的。”楊內人收了鏡子,抿著小嘴:“我知道你們倆情份深,我不是跟你一屋裏吃睡長大的,但也是跟你同年進宮的,你可不能偏心呀!”
我撲哧一笑:“瞧你這小模樣,你們倆都生得好看,你長得嬌俏,她生得甜美。”楊內人拿出絹子笑嘻嘻的擦嘴:“就你這把嘴甜,依我說,你比我們倆都生得標致。唉,跟你說呀,那些大殿別監都在再背後議論我們三個呢,說中宮殿就數我們三人好看,當然你最是個拔尖的。”
我忙捂著楊內人的嘴:“可別渾說,我真是怕了你這張嘴,包打聽,昨晚還為這鬧出了事兒,難不成你也跟他們好上了。”
楊內人抽回手:“切,難道我的目光竟這樣短淺?這有什麼呢,那些個老尚宮難道就沒年輕過,驗明正身,有本事,叫她們自個兒脫下群子,從她們查起。”
我湊上前:“好姐姐,你年長,快說與我聽聽,怎麼查呀!”楊內人緋紅著臉:“你天天看旁學雜書的,這都不懂,少渾我。”末了,她又添上一句:“行了吧,尚宮娘娘,你這話是套我呢,我一個清白姑娘家,如何能知道這種事。”
我扯著她的衣角:“我是真不知道。”
楊內人輕點我的鼻子:“哪天你是給主上、或者東宮侍了寢,你就知道了。”
我往後一退:“整天想著侍寢,你倒是做給我看看,我還等著你當後宮,跟著你享福呢。”
楊內人雙手叉著腰,豎起柳眉:“那你日後就給我做至密尚宮。”
用罷早膳,我心裏依然不安,仍不知如何驗明正身,生怕高內人的事情鬧騰出來,算算時辰,該輪到我在殿外服侍,隻得和楊內人到中宮殿當差。
剛到中宮殿就見中宮氣氛不同尋常,吳尚宮領著首醫女匆匆進入內殿,而宮內行首倒是先行離去。我心想:“完了,難道已東窗事發。”好半晌,才聽到內殿有動靜,隻見吳尚宮扶著敬妃出來,敬妃麵色沉重,未有尋常和氣的笑容,早有宮人備好禦轎,隻見吳尚宮說道:“起轎,到東宮殿。”首醫女等緊隨其後。
待敬妃走遠後,宮人不禁議論紛紛:“聽說嬪宮小產了,中殿娘娘急得不行,太醫們圍在東宮,吳尚宮便叫首醫女過來尋問情況,看來中殿娘娘坐不住,也不忌三房,親自探視,可見心裏是疼嬪宮的。”
嬪宮小產,這在王室可是最事關重大,東宮自舉行婚禮之後先後有過三位嬪宮,第一位嬪宮不知何故被廢去宮號,貶為庶民。第二位嬪宮聽說是對食,與宮女相好,被勒令做了比丘尼。第三位嬪宮安東金氏,年僅二十歲,於五年前嫁入宮廷,說來也奇怪,東宮這三位嬪宮都不曾生下一男半女,好不容易金氏懷了身孕,竟然小產了,這不是讓王室子嗣凋零嗎?
王室子嗣凋零,我不禁想到永安大君,他也是嫡子,若東宮生不出男孩兒,永安大君能生出男孩兒,一樣也能延續王室的血統。我不住搖搖頭,這些幹我什麼事,我這是怎麼了?
再者說,人家永安大君正在丁憂,之前也沒有子嗣,看來王室想要開枝散葉,還非一朝一夕之功。楊內人也湊上來,在我耳邊低聲說道:“這下可好了,便宜了東宮殿的那些內人,她們還不借這個機鑽空子,滾到東宮的懷裏。”
我咳嗽一聲,私底下是姐妹,這在中宮殿我可是上司,要保持體統,楊內人方掩著口,我又問楊內人:“宮內行首走了,不查昨晚那事兒?”楊內人擺擺手:“這個時候,誰還理這些呀,我適才進去給中殿娘娘添茶水,隻見吳尚宮說宮女們穿著群子,還怕跑了不成,日後再查也是一樣的,還有那個香包,已送到繡房,讓繡房尚宮查查麵料和工藝。”看來這事情,隻是壓下了,終究還是弄個底朝天的。
楊內人又扯了一下我的衣角:“鄭尚宮娘娘,這兩日上夜你能不能替我跟吳尚宮娘娘說說,最近上夜太過於頻繁,休息不好,腦子翁翁響。”
我憐愛的笑笑:“行,你自個兒跟其他內人協商好,我就替你說去。”楊內人滿眼俱是感激之色:“其實我很羨慕娘娘,升任封書尚宮真好,白日裏中殿娘娘有事才傳召,又不用上夜,中宮殿的封書尚宮比大殿的封書尚宮輕鬆多了,大殿封書尚宮整日對著一堆文山彙海,腰酸脖子痛,還不能寫差錯一個字,一不小心就是掉腦袋的事。”
時序步入梅雨之際,漢陽連日飄著紛飛的細雨。自東宮傳來嬪宮小產的消息,一連數十日,整個宮廷都處於哀傷之中。王室子嗣凋零,東宮不能誕育世孫,自然是動搖了王室的根本。
一向和氣的敬妃,不是哀聲就是歎氣,直說是自己失德,致使子嗣艱難。吳尚宮連日來多方開導,敬妃的心情也不曾寬慰,犯了頭痛舊疾。主上禦體欠佳,一直在溫行,聽說嬪宮小產,也隻得匆匆結束療養,趕回京城。
怎奈時氣所感,主上自回宮廷後,身體愈發不大好,還未到到中宮殿探視,又臥病在床,一時宮廷局勢緊張起來。因三殿抱恙,除東宮世子外,論輩份,宮中最高長輩自是嘉蔭宮恭嬪徐氏。
恭嬪徐氏原是大殿內人,二十年前蒙受聖恩,一躍成為主上的後宮,冊封為從四品淑媛,未及一年,身懷龍種,先後生下仁和翁主、仁順翁主,之後晉封為正三品昭容,三年後,誕下永信君,晉封從二品淑儀,後因永信君早夭,主上為表安撫,再晉為正二品淑儀。
這恭嬪徐氏,是子嗣昌隆之人,十年前又一舉得男,生下幼子永誠君,主上龍顏大悅當即冊封為嘉蔭宮恭嬪,嬪是宮中女官最高品階,在內命府為正一品,相較於早年服侍主上的後宮淑儀樸氏,恭嬪成為嚴宗最近二十年來最受恩寵的後宮。
敬妃臥病,恭嬪自是以示表率,持湯藥侍奉。我立於殿外,遠遠瞧見恭嬪的軟轎和淑儀樸氏的軟轎,隻見嘉蔭宮至密尚宮馮尚宮扶著恭嬪的手緩緩下轎。
恭嬪上穿紫紅色翻花縐紋唐衣,下著寶藍色嵌金邊筒裙,滿頭珠翠,頭上一對碧玉鈿,綠汪汪的,照得人越發鮮亮。
恭嬪雖然年方四十,歲月似乎不曾在她的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她的臉略施了脂粉,白淨、細膩,隻是眼角隱隱有些許細紋,那細紋極細密的,仿佛用手輕輕一揮就能揮去,再配上她鮮亮的裝扮,最多能看出三十出頭的年紀。
恭嬪是如此的妍麗多姿,站在她身旁的樸淑儀,年紀還比她小三歲,那暗黃的臉,滿是憔悴,再襯上一身淺黃紋的唐衣,越發黃成一團,暗淡無光。這一比較,主上恩寵恭嬪,自是不在話下。
她二人一前一後進了內殿。主子們在內殿相談,左不過是請安、問病、服侍湯藥之類的話語,沒有奉召我不能到內殿服侍,在尚宮中我的品階較低,隻有上讚上尚宮以上的品階才有資格在內殿待命。也隻能想像一下,內殿探病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