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桃花依舊笑春風 4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隻寫了一首詞(2 / 2)

我負卿卿,撐船去、曉風殘雪。曾記得,庵門初啟,嬋娟方出。玉手自翻紅翠袖。粉香聽摸風前頰。問妲娥何事不嬌羞?情難說。

既已別,還相憶。重訪舊,杳無跡。說廬陽小吏公然折得。珠落掌中偏不取,花看人采方知惜。笑平生雙眼太孤高,嗟何益!

這首詞言辭真切,直抒胸臆,表達了他痛失美女的悔恨之情。袁枚一生中風流韻事頗多,他招收女弟子,出入酒席、歌場,直言不諱地說自己“尋花問柳”,說自己不過是“《國風》之好色耳”。他六十歲時還在蘇州召集一百個妓女,讓她們唱百年歌,為舊相識、女校書任氏題扇頭詩,稱為“雅會”。老年之時,他還同縣衙役一起到管押處看被管押的兩個妓女,為此俞樾譏笑他:“可笑鮁鸞囚鳳處,先生也為看花來。”生活作風的不嚴謹,使袁枚在當時頗受士大夫們的非議,但他毫不在乎,依然是一派名士風流。

袁枚二十六歲那年,尚在翰林院工作,曾有一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當時翰林院人物大多恃才傲物。袁枚當然也免不了這一惡習。一天,有位客人要見袁枚,執意不肯說出姓名,袁枚叫守門人堅決將他拒絕了。第二天,那位客人又來,守門人再三問詢,他才從袖中拿出一卷紙說:“事情都寫在上麵,請交給你的主人,三日後我來取。”袁枚一看,不覺惶然,原來上麵寫了一百二十個比較冷僻的典故。

他苦思了很久,才想出二十個,與詞林館的諸學士湊在一起才解決了五十個。又去翻檢《圖書集成》,仍然剩下二十個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三天後,那位客人再來,接過卷子,不覺冷笑,諷刺說:“詞林館這麼多的顯官、人才,學問也隻不過如此。”於是取過紙筆,很快地補上了剩餘的二十個。

袁枚大為吃驚。這件事對袁枚的教訓十分深刻,他從此真正認識到知識無止境,於是發憤讀書,終於成為有清一代屈指可數的大文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