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桃花依舊笑春風 4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隻寫了一首詞(1 / 2)

第四部分 桃花依舊笑春風 4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隻寫了一首詞

袁枚是清代詩人、散文家,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袁枚字子才,人如其字,袁枚是位不折不扣的大才子,他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並提。(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杭州府誌》、《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卒。)

袁枚年輕時即為一名飽學之士。在他十九歲的時候,浙江督學帥蘭皋考他典故,問他:“國馬”、“公馬”何解?袁枚說:“出自《國語》注自韋昭。至作何解,枚實不知。”這時的袁枚確實不知,態度是十分謙虛老實的。帥蘭皋誇獎袁枚說:“你很年輕,但能夠知道‘國馬’、‘公馬’這兩個典故的出處也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你解說呢?”接著帥又問他:“‘國馬’、‘公馬’之外,還有‘父馬’,你知道嗎?”袁枚說:“出自《史記·平準書》。”帥說:“你能用另一個典故對上它嗎?”袁枚說:“可對‘母牛’,出自《易經·說卦傳》。”帥蘭皋大喜,把袁枚大大誇獎了一番。

袁枚憑著自己的才學,在二十三歲時中舉,入翰林,旋改庶吉士。袁枚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十六卷及《補遺》十卷;《新齊諧》二十四卷及《續新齊諧》十卷;散文,尺牘等三十餘種。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還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係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大詩人,大文豪,一生中卻隻寫了一首詞。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袁枚討厭填詞。填詞要依譜入韻,規矩頗多,而袁枚在創作上一貫倡導“性靈說”,覺得寫詞很受束縛。袁枚平日與朋友交往,吟詩贈答,對於詩的格律也不太遵守,往往有所突破。他認為:隻要能表達意思,形式並不重要。

但是,袁枚三十三歲的時候,有一件事卻使他有了寫詞的衝動,寫下了一生唯一的一首詞。

這一年,袁枚在南京江寧縣當縣令,他在南京購置了“隨園”,頗有點絕意仕宦的念頭。這時,他的好朋友李宗典從外地給他寫了一封信,說:“我的官府上有一位姓王的女子,長得不錯。你如喜歡,我可以贈給你作妾。”袁枚見此,立即雇船到了揚州,在揚州觀音庵中,他見到了姓王的母女二人。隻見此女子長得風韻標致,麵色紅中透豔,舉止落落大方,任憑袁枚怎麼看她,她都毫不害羞。袁枚見過,心中很想娶她,但就有點嫌此女膚色不太白,因而當時沒下決心。於是,他就繼續乘船到了蘇州。到蘇州後,一直在心裏盤算此事,最後還是決定再去娶她。便派人再回揚州去看看。差人回來報告說:“這位女子已經被江東一個小官吏娶走了。”袁枚聽後,大悔不迭,連叫:“後悔,後悔,失之交臂!”於是提筆寫了一首《滿江紅》,表示他的惆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