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決議
【255】決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古人不欺。
李世民甘冒奇險幾乎是孤身前往雲中赴會,卻不想身陷險境,稍有意外便是萬劫不複之境。
他雖讓自己最大的兒子李承乾代為監國,可年僅十一歲的大皇子背後仍需要朝中文武重臣支持,必要的時候甚至需要後宮長孫皇後曲折傳意。
就在大唐北麵諸道府重臣大將在焦急等待李世民皇命之時,突聞緊急軍情的房玄齡已是找個借口飛速回到長安,之所以稱為飛速,乃是因為他一路上馬不停蹄,沉珂不顧。
他沒辦法不如此,雲中情勢不夠明朗,圍城胡騎越聚越多,在他路上碰到送軍情的快驛時已得知有五萬餘人圍城。
五萬餘人對於雲中是什麼概念?怕是每人將手中兵刃能扔入城中下一陣刀槍劍雨,都能足足下上一刻鍾。房玄齡自半路接到軍報後便苦思冥想,可任他想破腦袋都不知道哪裏出了問題導致胡騎圍城。以他的才智早已看出並不是有人透露皇上的行蹤,否則圍城的第一日便會全力猛攻,人數也不止開始的三萬,怕是有多少便會填多少,必須將李世民這個大唐的靈魂徹底滅掉。
“候將軍,可曾想到辦法?”長孫皇後安坐在宣政殿偏閣左首上席,看上去依舊氣度沉凝,連詢問的語速都如同時常一般,絲毫不見慌亂。
可眼中的血絲卻出賣了她獲訊兩日來的極度擔憂,她身為大唐皇後,一國之母,此刻李世民不在且皇子年幼,她就更不能有任何的軟弱慌亂表露出來。此刻她在這皇宮中便如同定海神針一般起著無比關鍵的作用。
自打前日聞訊皇上所在雲中城被圍起,她便將盟約一事知情的侯君集和岑文本請來相商。可加上李承乾在內四人坐了一夜也沒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她記得自己的夫君臨走前曾當著自己的麵諄諄告誡兒子李承乾:“在今年秋收之前萬不可動全國之兵,否則大唐危矣。若遇大事不覺可與房玄齡、侯君集相商,一文一武當有所出。”
她現在一邊和岑、侯二人商議,一邊也在等待房玄齡急速返朝。隻是時間流暢,每過一刻那雲中便多一分破城的危險,若是今日還不能拿出個章程來,她當下決心於聞噩耗之時追隨皇上而去。此刻她內心矛盾之極,一方麵為國而憂,一方麵卻僅僅以一個女子、一個妻子的角度為夫君而憂,前後兩者同在心中,卻處處矛盾。若是隻為後者,她便會想方設法讓侯君集調動所有兵力去救自己的夫君於水火,這勢必會將國力耗空,甚至將大唐拖向覆敗的戰爭漩渦。
“他會允許我這樣做麼?”長孫皇後捫心自問,隨即立刻否決了這種想法。自己的夫君李世民乃是頂天立地一般的人物,若自己真是棄子民而不顧發全國之兵解圍雲中,那自己的夫君必然不會原諒自己,即使他能安然歸來。
想到此處,她微微低頭輕扶了一下步搖,借此動作來掩飾此刻內心的焦慮緊張。
“臣隻有一法!”侯君集抱拳出列,棱角分明的臉上露出一抹苦澀。
“若還是傾盡舉國兵力去雲中,那不說也罷。”
侯君集咬了咬腮幫,鼓起筋肉,依然說道:“皇後娘娘,兵之一道在於爭分奪秒。倘若錯過最佳時機,便是幾十萬大軍前去都於事無補。現如今皇上身陷重圍,虧得胡人不知情。倘若一旦得知皇上他人在雲中,那......後果不堪設想!還請娘娘三思!”
長孫皇後深吸一口氣,她心中如何不知這是兩難選擇?隻是一旦發兵,便再無回頭之路。她希望這個深受皇上信賴的武將能拿出一個兩全之策,而不是現在所說的孤注一擲。
在一旁沒有言語的岑文本抬眼看了下兩人,見其有些僵冷,抱拳勸道:“娘娘,臣也同意侯將軍所想。臣知道您在等房玄齡房大人歸來籌謀,可從洛陽至此,沒有兩三個日夜如何能回得來?到那時真不知情形如何!若按侯將軍所言,那麼籌備糧草甲械、調動各衛兵力最快兩日便可完成,我大軍直奔雲州尚有幾分勝算。娘娘,時間不等人啊!”
長孫皇後輕輕闔上雙眼,隻是將坐於身旁李承乾的小手緊緊捏在掌中,她此刻內心的天人交戰怕是不亞於一場大戰。
“母後,阿耶他......”李承乾平日隻覺父皇談笑間將國家大事處理的順順當當,可輪到自己時卻一個辦法也想不出,甚至連三人的談話都插不進去。他不禁有些懊喪,自己若是平日認真學習曆練,怎會像今日一般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