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熔同意,再派周式出使汴州,遊說朱全忠。朱全忠聽了,非常高興,當即命令張存敬率兵會同魏博的軍隊,攻打河北諸鎮。九月份,張存敬率部攻克瀛州;十月份,張存敬率部先後奪取景州、莫州、祁州
張存敬的下一站是定州,定州是義武軍的首府,節度使王郜急忙派後院都知兵馬使王處直為統帥,率兵數萬進行抵抗。王郜召集戰前會議,問手下重臣有何良策退敵。王處直提出建議,說:“我方處於劣勢,隻可依城建築柵欄,等汴州兵疲倦鬆懈之後,才可發動攻擊。這樣的話,我軍可能有幾分勝算。”孔目官梁汶對王處直的建議不屑一顧,說:“想當年,幽州、鎮州的三十萬軍隊攻我定州,而我軍不滿五千人馬,一戰便把他們擊敗。現在張存敬的軍隊不過三萬,我軍的數量是當年的十倍,怎麼反而要表示怯弱,弄什麼依城固守呢!”
王郜接受梁汶的建議,命王處直率軍主動出擊,在沙河遭遇汴州軍。結果易定軍隊被打得大敗,死者過半,殘兵敗將擁著王處直逃回定州。十一月三十日,王郜逃離定州,投奔晉陽,軍中將士推舉王處直為留後。
朱全忠率大軍趕到定州城下,想一舉奪下定州。王處直登上城頭,大聲喊道:“王爺,小人竭誠盡忠地侍奉朝廷,對您沒有什麼冒犯,您為什麼要派兵攻打我定州?”什麼理由?笑話,打你現在還要什麼理由!朱全忠為了表示自己的王者風度,便說:“你依附河東李克用,是什麼緣故?”
“這個啊,您聽我說。”王處直在城頭抱了抱拳,“我哥哥與晉王一同討伐黃巢立了大功,一同得到了朝廷的獎賞。他們的封地相鄰,又是兒女親家,和睦相處,互通往來,這也是人之常情。”王處直的理由合情合理,朱全忠一下子語塞,不知說什麼好。“既然如此,那,那為什麼要幫幽州劉仁恭?”朱全忠又找了理由。反正是找茬,你不給個說法,莫想了難。
“這都是梁汶的主意,他和劉仁恭是親戚,慫恿我侄兒王郜幫助幽州。我已經把罪魁禍首和他的全家斬首,請王爺驗收。”王處直也胡亂找了個理由,趁機把對手除掉,又可以蒙混過關。不一會兒,從城樓上吊下來數十個人頭。“朱公,為了表示我定州與梁州的世代友好關係,我願意出絹三十萬匹犒勞貴軍。”王處直又在城樓上表達他的誠意。王處直是王處存的弟弟,王處存是王重榮的盟友,王重榮是朱全忠的恩人。這樣說來,王處直和朱全忠多少有了一些關係,表現又這樣好,那就算了。朱全忠同意率兵撤離,並承諾奏請朝廷,授王處直為節度使。
看到這裏,讀者不免納悶,朱全忠是不是有點弱智,王處直這麼幾句話,就讓他把唾手可得的獵物放棄?如果不是弱智,在狼的國度,朱全忠還會講什麼仁義,什麼道德?確實值得去思考,因為,這一切,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人物的性格。仔細探究,王處直的一番肺腑之言,隻是朱全忠撤兵的次要原因,令朱全忠撤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件驚天動地的事急須他去處理。那就是,在長安,發生了宮廷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