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陸遜喜報傳吳侯 呂蒙發兵奪荊州(1 / 2)

關羽立即揚起手,阻止了眾人,開口道。

“我沿江有烽火台,即或吳軍有動,我回軍亦不為晚。”

王甫聽了,十分憂慮,忙道。

“君侯,曹仁閉門不出,我奈其何?樊城不下,若荊州震動,則大勢去矣!”

馬良聽了,也很擔憂,說道。

“君侯,孫權用陸遜惑我,意在荊州呀!東吳已蠢蠢欲動,此時,君侯當傳嚴令,誡沿江與荊州嚴加守備才是,如何敢動荊州之兵?”

一向少言的周倉,這時也開了口。

“君侯,神醫囑您養足百日,方無遺患。今僅三分之一,如何便要起兵?”

聽了三人之言,關羽仍堅持己見說。

“我傷已愈,一如傷前。此時若調荊州之兵,驟然攻之,樊城必下。取了樊城,我立即回軍荊州,何憂之有?”

王甫見關羽仍執意調荊州之兵攻樊城,又力諫道。

“君侯,曹仁死守,徐晃五萬大軍伺機而動。我若攻樊城,徐晃必襲我之後。此時我已腹背受敵,首尾難顧,樊城還能下麼?樊城不下,君侯之計便難行,若到時不能回軍,則荊州之危,即在眼前呀!”

關羽聽到此,已露不悅之色。

馬良雖見關羽已不悅,仍欲諫阻。

關羽見了,立即以手止之曰。

“曹仁、徐晃,豈在話下?再則,呂蒙病危,孺子居陸口,我無後顧之憂。此乃取樊城之良機也。此事我已思之再三,汝等無複多言。即傳我令,速調荊州之兵,攻取樊城!”

眾人聽了,相視歎息,無不搖頭。

陸遜久久不見荊州兵動,心中也不安起來,暗自思忖道。

“依關羽之性,依那日之情,荊州之兵,必往樊城!為何至今仍不見動靜?難道關羽已察覺,我乃驕其心?”

陸遜繼續低頭沉思。他確信關羽已為他所惑,心中暗道。

“不。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關羽性本倨傲,且其心已驕,非劉備、孔明,恐無人能阻。我且稍安勿躁,必有佳音。”

這時,一偏將神色興奮地匆匆而入,欣喜地報道。

“將軍,果如您所料,荊州之兵,已大舉出城,徑往樊城!”

陸遜聽了,僅淡淡一笑。其沉穩,與他的年紀大不相稱。

孫權得陸遜急報,說荊州之兵已大舉出城往樊城,興奮得坐下又站起,踱幾步又站住,興奮得忍不住揮手自語道。

“孤久欲得荊州,今荊州之兵已大舉出城往樊城,孤終得良機矣!”

此時,呂蒙大步進來了。

孫權一見呂蒙,欣喜上前,抓住呂蒙的手,用力握著,興奮地說。

“子明,關羽中計矣!”

呂蒙一聽,也立即興奮起來,忙欣喜地問。

“可是荊州兵動?”

孫權聽了,仍興奮不已,急忙欣喜道。

“正是。據伯言急報,荊州之兵,已大半調往樊城!”

呂蒙聽了,更加興奮,欣喜不已地說。

“伯言果然能惑關羽,不負我望!不知吳侯將如何舉措?”

孫權聽了,神情慷慨,興奮地說。

“此役,荊州必得,稱孤夙願!卿與孤之弟孫皎,同引大軍前去,如何?”

呂蒙一聽,笑了笑道。

“吳侯若以為呂蒙可用,則獨用呂蒙。若以為令弟可用,則獨用令弟。”

孫權聽了,大感意外,忙問。

“為何?”

呂蒙聽孫權問,仍笑著說。

“吳侯,非蒙爭權,為免不睦也。”

孫權聽了,沉吟起來,久久不語。

呂蒙見了,又開口說。

“吳侯,昔周瑜、程普,命為左右都督,事雖決於周瑜,然程普自以舊臣居其下,頗不相睦;後因見瑜之才,方始敬服。此事,吳侯當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