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思想惡魔(4)無盡困境(3 / 3)

無論是現場的學者,還是直播室中的觀眾,都感覺到了切實的恐怖,他們對自己的善惡產生了懷疑,他們恍然驚覺,自己竟然並不像以為的那樣理智。

這到底是為什麼?誰來解釋!

“選擇打開欄杆把男子放下去的0%,選擇什麼都不做的100%,弗朗茨先生,你呢?”

“我……選擇No”

弗朗茨一臉蒼白。

“那麼事情就很清楚了,盡管不再讓大家直接觸碰對象,你仍然會產生抗拒心理。所以,我想問大家,還像先前一樣認為拯救更多的人才是正確的選擇嗎?”

直到此刻,王寒才提出質疑,這種打擊犀利無比,早已經在一個接一個問題中積蓄成氣勢,臨駕於眾人卑微的靈魂之上,刺痛人的思想。

“再換個問題,最初的假設中,那個躺在另一條軌道上的無辜者,是你的親人,你又該如何決斷?”王寒冷峻的目光掃視著全場,“好吧,看大家的反應我想我已經知道了答案,當然就不會選擇去救更多人了,去他的什麼價值,哪有親人重要!”

“王,你設置出如此詭異的問題,僅僅隻是為學界留下懸念嗎,你自己最終又是否能辨析這一切,給出心理學解釋呢?”弗朗茨頗具敵意的反問道。

王寒回頭看了弗朗茨一眼,挑了挑眉,這個白人還想臨陣反擊,實在打錯了算盤。

“弗朗茨先生,如果要成為一個思想家,你不能這麼急躁,這場實驗沒有終結,你又怎麼知道我無法解釋?當然,我無法像您一樣優秀,畢竟是自由文明國度的美利堅人,任何難題都不過是輕而易舉,隻需要排除所有的廢話,留下兩個數字,哪個多就選哪個,幹淨利索!”

王寒的話刺的弗朗茨滿臉通紅,王寒不收拾他,不代表沒有脾氣。

“好了各位,言歸正傳,到了思考的時刻了!”

“在第一個實驗中,大家選擇拯救更多的人,認為得到更大的善果才是正確的選擇,這種立場被稱為‘功利主義’。”

“大名鼎鼎的英吉利帝國思想家傑裏米·邊沁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口號: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所以我們會認為拯救更多的人才是正確的選擇,這與我們的常識性認識也可以說是相一致的。基於這種立場,我們會把為了拯救5條生命而犧牲掉1條生命的行為視作正確的選擇。這種立場下更加看重獲救的人數,即便是將身材肥胖的男子推下橋的做法,也會被視作正當之舉。”

“與之相對的,名留青史的德意誌帝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他曾提出過影響力驚人的‘義務論’,以及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中提出的觀點,那就是著名哲思: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基於這種立場,我們會認為即便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拯救多數人的生命,但也不能以殺人為手段去做這件事。因此,任由列車衝撞過去才是最好的選擇。”

“中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論述有‘二重結果論’,這個理論認為:道德上的好行為偶爾也會帶來副作用,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如果為了獲得一個好的結果而有意地作惡,這就是不應該的。基於這一觀點,麵對到底是撞死5個人還是撞死1個人的緊急狀況,拉動把手的行為,也許勉強能算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故意將橋上的男子推下去就是不正確的選擇。”

“另外,犧牲的對象不同會給正義性帶來改變嗎?如果被犧牲的那個人或者被救的5個人裏,某個人是我們身邊親近的人,你又會作何選擇呢?抑或,其中有小孩或老人,你會優先選擇救哪一方呢?如果是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和罪犯,你又會作何選擇?”

“對於那些認為拯救5個人要好過拯救1個人的人,我假設被犧牲的那1個人是你的家人,通常人們都會立馬改變自己的觀點。原因就在於他們此時采用的是德國哲學家弗裏德裏希·尼采的立場。”

“尼采並不以‘善’和‘惡’區分事物,而是以‘正常’和‘病態’作為標準。右臉被人打了還主動伸出左臉,這種行為就不正常。被綁的是自己家人,自然不可能將電車轉向,這就是人性!”

王寒站在台上。

連綿不絕的論述,口若懸河,突然決堤,炸的幾十個國家的心理學者瞠目結舌。

思想界將迎來一股暴風!

https://www.biqiuge8.com/book/15745427/65826397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