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心理學大會會場第七排,國民學姐尹麗素裙靚妝,融入在人群裏,凝望台上的王寒,深深感受到了那種淩厲的氣場。
這一刻她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那個被教授看好的師弟,一而再再而三的敗在此人手上。
王寒,他有時候是無解的。
他的戰鬥力未受激發時,平靜的像一汪湖水,一旦受到激發,便會發生質的變化,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麵對麵的在講台上壓製住他。
這一場心理學大會的開篇之作,給尹麗的震撼極大,打破了王寒在她眼裏的印象。
上一次因為《夢騎士》的問世,曾與他有過接觸,尹麗觀察過這位學弟,當時他坐在自己對麵,沉靜內斂,甚至還有些窘迫,絕不像今日這般鋒芒畢露,話語直指人心!
她抱著支持華夏學術的態度來到這裏,結果很不幸的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綁架!
粗暴的道德綁架!
王寒給出的“電車難題”恐怕是整個心理學界首次讓人糾結到這個地步的案例,甚至在整個學術史上都是獨一份,它必將給世人留下極其特殊的記憶。
若幹年後,人們會說,“那時候王寒20歲,他帶著一幫人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實驗者在思想中選擇拯救和殺戮,並由此對功利主義進行批判,他揭示人性的自私,亦頌揚道德的正義……”
而事實上,此時此刻,王寒並沒有將“電車難題”的心理學原理推演到終點,他是給出了最為關鍵的論述,包括諸多哲學家的觀點,包括“理性”與“情緒”對道德的影響,他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但這個時代的局限性依然令他無法做到將真相全部揭示,他隻能暫時選擇有所保留:
因為這個時代沒有核磁共振!
對於電車問題,王寒的“道德心理論”將會被視為公認的研究成果,心理學家們這樣描述它:這是一個道德困境,大多數人們的反應基本上是由於心理因素導致的,而少數人的反應是取決於他做的理性計算。
王寒看著台下的觀眾,也就僅能做到如此地步了,再往下麵,就要涉及前世的核磁共振技術。
核磁共振與量子理論有關,前世20世紀50年代之後各種磁共振現象觀測實驗成熟之後才得到應用,主要用於醫學成像。
“電車難題”的結論是能夠得到科學上的終極驗證的,通過對那些回答電車難題的被試者做大腦核磁共振,結果顯示:
當被試者被問到“你是否願意親手把胖子推下去?”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大腦的杏仁核和前額葉被激活。當被試者被問到“是否會把火車轉向,撞死一個人而不是撞死五個人?”的時候,大腦的邊緣區大腦皮層顯著激活。
杏仁核和前額葉控製的是人類的情感、情緒;而大腦邊緣區控製的是理性計算。
也就是說,多數人不願意推胖子,是因為“親手殺人”這個詞對大腦的情緒部位產生了強烈刺激,隻要涉及到親手傷害,親手殺死,親手肢解,都會引起人們的嚴重負麵反應和抵觸情緒,這種現象不僅在成年人,也在兒童那裏得到了證實。
而如果人們聽到的是“你造成了某人死亡”,“你轉動了控製杆”,“你改變了方向致人死亡”這種表述方式,人們的情緒反應就相對平淡,而理性計算的成分,也就是大腦皮層比較活躍,人們在比較“殺死一個人和殺死五個人,當然是前者好。”當他們進行這種推理,大腦皮層就會激活。
因此,道德困境之所以是困境,主要是因為人們的道德判斷具有雙軌製:情緒會引發道德,理性也會引發道德。隻不過某些情況特別能激發人的情緒,而某些情況感人能力比較差。
“什麼時候把核磁共振搞出來,這個心理學的觀點就能在醫學上得到驗證了……”王寒心想。
但關於核磁共振這種東西,不知道自己前世下載的三千多本書裏有沒有,如果有但解鎖的時間卻比較靠後,到時候說不定這個世界都已經發明出來了。
“各位,今天的這場心理實驗就結束了,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舉手發言!”
薛良、黃堯、謝靜、司空勻跋、姚孺文、曹穎、俞騰、張九誌等全都踴躍發言,他們早已等待多時了,心中一肚子的問題,但他們的問題相對於前麵論證辨析的困難來說就簡單的多了,有的問“功利主義”“功利主義的批判”等等,有的又開始對康德的“道德義務論”發表看法,還有的支持尼采的觀點,人不能一味地以善惡區別事物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