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褐彩玉壺春(2 / 2)

“十萬?這麼貴?”

周圍人都被他這一聲喊吸引了注意力,沈十一略作尷尬的笑了笑,然後低聲說道:

“十萬也太貴了,老板,我一共就兩千塊錢,剛才花了一百,還剩一千九。扣除生活費一千,最多能出九百。怎麼樣?賣嗎?這隻瓶子我看著挺喜歡的,真想買回去。”

老頭這回也不裝了,很爽快的就把玉壺春瓶給了沈十一。

沈十一拿兩件東西不方便,就跟老板要了個塑料袋,提著兩隻瓷器繼續逛。第一件哥窯三足洗是仿造水平極低的新貨,第二件倒是真的北宋磁州窯黑釉草葉紋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撇口、細頸、鼓腹、圈足。玉壺春名字的由來,倒挺有意思的。

一說是酒名,像《水滸傳》就有一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鬥浪裏白條”,裏邊寫有:“酒保取過兩樽玉壺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可見玉壺春確為酒名。此酒很是流行,慢慢的大家就把裝此酒的瓶子稱為玉壺春瓶。

二說源自蘇東坡詩句“玉壺先春”,相傳蘇東坡路過景德鎮,特地去尋訪他的禪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雲遊未歸,就信步閑逛到一個製瓷的作坊。一老頭坐在軲轆車上拉坯,覺得很有意思,又聽說景德鎮瓷器可以表達詩詞,就吟詠了唐代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想考考老人能否用瓷器表達這首詩的意思。

老人聽了以後,就做出了撇口、細頸、鼓腹、圈足的瓶子,並說:

“器如心倒置,謂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開心扉’,此瓶象征友誼如春、冰清玉潔,表裏澄澈,光明磊落。”

蘇東坡見了,感慨地說:“玉壺先春,冰心可鑒”。後來佛印和尚聞訊趕來,也寫下了“清如玉壺冰,貞見玉壺春”的詩句。

兩種說法第一種比較靠譜。

因為蘇東坡文集裏並沒有關於“玉壺春”的詩句,“玉壺先春”應該是文人附會的一個故事,相比之下,古代的酒多帶“春”名,玉壺春瓶因酒得名的可能性比較大。

名字說完,再說製作工藝。

黑釉上的醬褐色草葉紋,被稱為“鐵鏽花”,以鐵鏽色得名。這種技法流行於宋、元時期北方地區的黑釉瓷器上,圖案多為不規則的斑點、條紋,或簡化的花草紋飾。其製作方法是,在施好黑釉的坯體上用含氧化鐵的斑花石作著色劑繪製紋飾,在高溫燒造的過程中,紋飾中的鐵晶體就會呈現出斑斕的鐵鏽紅色。《陶雅》有載曰:“紫黑色釉,滿現星點,燦爛發亮,其光如鐵”,說的就是黑釉鐵鏽花。

北宋窯口眾多,民窯中的磁州窯算是很不錯的了,尤其是黑釉“鐵鏽花”近年來市場火熱,價格更是連年見漲,就這隻黑釉褐彩的瓶子怎麼著也能值個上百萬。

沒想到今天運氣這麼好,出門就撿漏,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東西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