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著兩件瓷器走著,左瞧右看沒什麼好東西,隻有幾件古玉品質還算可以,怕再走下去全是比這還次的,便停下身子看了起來。
這幾件古玉是劍飾,共有五件,分別為劍首,劍格,劍琫(音beng三聲),劍珌(音必),劍璲(音歲)。
劍首,扁圓形淺浮雕勾連雲紋,中心有圓形凹槽,是套扣在劍柄頂端的裝飾品;
劍格,劍柄與劍身相連處的護手,浮雕螭龍紋,玉飾中間掏空有貫穿方形孔洞,供劍身穿過;
劍琫外形與劍格相似,琫上開有扁形孔,可供劍身插入,與劍格密切配合,是嚴絲合縫的組合裝飾;
劍珌是劍身末端鑲嵌的玉飾,其外形為扁長的梯形,中間有孔,窄的一端嵌在劍身末端,起保護作用。兩側有相通的小隧孔,方便將劍珌固定在劍鞘上。
劍璲是裝飾在玉劍中部的玉飾,俯視呈長條形,從側麵看,兩端下垂如鉤。正麵為長方形,其上刻琢螭龍紋,背麵中部凸起一扁方塊,扁方塊開有扁扁的方孔,可以將劍璲捆紮到劍身上。另外,此扁方形還可以使玉劍掛裝在腰帶上。
這幾樣東西明顯是戰國時期的東西,淡黃色玉質外部還帶有深紅沁色,不過古玉沒有半點土腥味也沒有化學處理過的痕跡且包漿很厚,是傳世的東西。
但這類東西市場價一直不高,普遍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他手裏的這五件玉劍飾品質一般,能值個三萬上下。
老板見眼前的小年輕好像對幾件古玉很感興趣,笑著開口道:
“這幾件可是上好的戰國玉劍飾,是舉辦重大活動的禮器組件之一,看你這麼喜歡五十萬讓給你了。”
沈十一不想和這位多廢什麼話,直接說道:
“是戰國玉劍飾沒錯,不過品質一般,但還好品相不錯,一件兩萬我要了。”
老板看沈十一這股自信勁兒,知道這位可不是什麼菜鳥,八成混跡行內時間不會短,也不漫天要價了,可該爭取的還是得爭取,最後要了十二萬,才把一套玉劍飾出手。
就這樣,沈十一袋子裏又多了盒古玉,低頭看了看不禁感歎,花的錢多錢少就是不一樣,之前的老板連袋子都不想給,還是他主動要的,這個則直接給了個原裝木盒。
其實,買玉劍飾除了看著東西夠老、保存不錯外,他偶然想起自己曾經買過一把戰國玉劍。雖然那把劍上邊自帶紋飾,但最初應該都配有劍飾,剛才他比劃一下,感覺大小差不多,這幾件玉飾正好買回去裝飾玉劍。
不過,那把劍還在江城,裝玉飾得等下次了。
不知道是不是他最近接連撿漏把運氣用光了,又逛了十幾個攤位一個好點的東西都沒瞧見,前邊還有四五個攤子,想著再沒什麼收獲隻能去店裏逛了。
那樣的話,絕對會多花不少錢。
心裏想著,沈十一就走過了兩個攤位,還是什麼都沒有,但第三個攤位讓他眼前一亮。
這個攤子全是些碎瓷片,有單色釉也有青花等彩器,足足鋪了一米寬、三米長的一大堆,有四五個人正在地上挑著,其中幾位已經裝了一小袋。
沈十一拿起一塊定窯白瓷片,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