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重燒,再就是毀損。
有些宣德爐中的樣爐、無款爐,被人得到後,硬是鑿空底部嵌入爐款或將無款爐加刻偽款。此為一損。
《烈皇小識》卷六載,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曆代各種銅器,其中包括上古三代銅器及宣德年間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宮中大部分宣德爐沒能幸免。此為二損。
洋人入侵後,大量收購青銅器,當然包括宣德爐。古玩商人為了迎合洋人審美,竟相把舊宣爐磨成新爐,以博買家青睞好賣出高價。此為三損。
除此之外,古玩商為迎合各時期鑒賞家對宣德爐的審美追求,將磨新的各款爐,或是色皮剝蝕的舊爐,重新敷上潮流色皮,使其真麵目被遮掩。此為四損。
最後還有兩點,一是有人懷疑銅爐為純金所造,所以挖鑿爐底化驗,導致銅爐受損;二是近代混亂時期大煉鋼鐵之類的,熔了很多銅鐵,也有少量破壞。
所以,在劉明鑫看來,經過這許多摧殘,真正無損的宣德爐基本不存在。
而桌子上這隻香爐,外表無損,金光閃動,既無後燒痕跡,也無磨皮、取樣痕跡,古樸大氣,渾然天成,絕對為初版宣德爐。而且此爐鑄造工藝高超,爐壁極薄,聲音透亮,是劉明鑫僅見,絕對的宣德爐中神品,平日應該擺放在皇帝身邊,供其賞玩。
小小銅爐不言不語,想不到經曆過這許多磨難,沈十一聽完也是頗多感慨。
劉明鑫一直待到傍晚才離開。
沈十一知道對方一是舍不得宣德爐,二是想在四合院裏多待一會兒。沒辦法,這裏的空氣質量實在太好。
見時間差不多了,沈十一給張萌打了電話,知道對方正往回趕,便收拾收拾桌上的碎土和其他物品,往張家走去了。
不過,出去之前,他先把車底的玉麵拿了出來。這東西,他當時出刁家的時候,使了個障眼法買最後那件假貨的時候,順手拿走了玉麵。以後刁老板發現也無可奈何,甚至對方說不定盼著這東西意外消失呢。
......
晚飯的時候,張爸問起十方齋的籌備的事,畢竟京城地界沈十一兩眼一抹黑,不認識誰,辦起事來肯定有諸多不便。
沈十一把自己的打算大體說了說。
十方齋不用裝修,隻需要買點必備的桌子板凳之類,再裝個保險櫃,重新安幾個監控也沒啥了。
至於夥計這方麵,就得張爸幫著張羅了,畢竟他不會老坐在店裏,得有個差不多的人幫著照看著,不說收東西,起碼幫著賣賣貨也好。
其實,要不是鄭康已經在江城買房子,打算在那兒成婚定居,他倒是想把對方直接叫京城來。畢竟,他對鄭康也算知根知底,能省去不少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