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八章 千不存一(1 / 2)

對於劉明鑫的要求,沈十一沒有拒絕的道理,示意對方隨便看,順便泡了壺差。

劉明鑫摸著手上的宣德爐,怔怔的出神,思緒好像飛的很遠。見沈十一推過來茶杯,才緩過神來,道了聲謝後,把宣德爐小心的放在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小口,而後緩緩說道:

“冒襄有言‘有爐光怪真異絕,肌膩肉好神清和。窄邊蚰耳藏經色,黃雲隱躍窮雕磨’,真是一點都不虛啊!其他銅器在它麵前都得黯然失色。”接著開玩笑道:

“就這尊神爐,碰上喜歡的,都敢拿一套四合院和你換。”

沈十一笑著說道:

“那我也不換,有套宅子住就知足了,弄那麼多沒用。”

劉明鑫假模假式的歎了口氣,開玩笑道:

“看來,想給沈老弟牽線搭橋是不可能了,要是談成這筆大生意,我可是做夢都得笑醒。”

沈十一聞言,被逗得哈哈大笑。

劉明鑫看著桌上的宣德爐,忍不住問道:“沈老弟可知道,你這件香爐的的真貴所在?”

沈十一搖搖,表示不明白。

劉明鑫給沈十一添了點茶水,又給自己倒上,才接著說道:

“今天我也沒啥事,就和你叨咕叨咕,沈老弟可別嫌煩。”接著沒管沈十一答不答應,直接講起了宣德爐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宣德,幼年聰穎,深得祖父朱棣喜愛,被封為皇太孫並多次隨祖父出征蒙古。即位後,勤於政事,明朝的經濟在宣德年間得到空前發展。

明宣宗和有成就的帝王大抵相似,都在國家發展好的時候,開始提升個人情趣。朱瞻基本就翰墨圖書頗為精致,更擅寫生,可與趙佶爭勝,便想著弄出不一樣的東西來。

對於已有的高水平瓷器明宣宗興致不高也不想插手,更沒興趣複燒宋代五大官窯,那些東西內府藏有許多,看也看膩了。

這才有了青花中的極品-宣德青花的誕生和讓曆代藏家愛不釋手又極難得到的宣德爐。

前者不談,單說宣德爐。

宣德爐的燒造從選樣到燒造都有朱瞻基親自過問,宣德爐的圖樣必須說明出處,經皇帝審核通過後才可燒造。鑄爐所用紅銅更是經過最少十二遍精煉,要知道隨著銅中雜質的煉化,每煉過一次紅銅的質量就會消減不少,六次過後就會減至一半,精煉十二遍所耗費的紅銅絕對超乎想象。

當然,宣德爐最讓人稱道的就是銅質了,尤其是摻有貴金屬後,銅爐極壓手,銅質細膩,聲音清亮,極適合把玩。

宣德爐共鑄造有三千座,宣德以後再也沒有出品。

這些香爐,絕大部分陳設在宮內各個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賞賜和分發給了皇親國戚,功名顯赫的近臣和些許香火旺盛的廟宇。

按說三千香爐也不少了,但截止到目前,據劉明鑫所知,流傳到後世且保存完好的也就沈十一得來的這座了。

其中的原因很複雜。

明宣宗逝世後,隨著皇帝審美的改變,宣德爐不斷入爐重燒。嘉靖,隆慶以前崇尚燒斑,所以真正宣爐被重新燒斑;嘉靖、隆慶之後,叉重新推重本色,將傳世宣爐燒斑及包漿全部去除,重新製作藏經色等銅爐本色;萬曆,天啟年間過份追求銅質顯露,所以將真爐重又磨治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