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崇禎故事青花(2 / 2)

沈十一搖搖頭把東西放下:

“太貴了,30萬,立馬交易。”

老板眨了眨眼睛:

“再給加點,40萬我就出。”

沈十一沒說話,提起東西就要走,老板見了趕緊把他給叫了回去。

最後,這隻碗以30萬的價格成交。其實,如果不是文字下有錦地背景,價格會再低一些。

拎著兩個袋子,他打算再買幾件瓷器就找個地方歇一歇,多了實在拿不了。

又找到一個瓷器攤位,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塊賣的一水全是青花。沈十一大致看了一眼,基本都是清代的,明朝的也有,但都是崇禎左右的。

他指著一件崇禎青花加官進爵圖蓋罐問價兒。

老板是個微胖的中年人,許是天氣太熱,正拿著蒲扇狂扇,聽沈十一問價,利索的回道:“20萬”

沈十一聽後一笑,還頭一次聽到這麼實惠的價錢,忍不住讚道:

“逛這些個攤,就您出了個實在價兒。就衝這點,攤位上五件明崇禎人物圖罐、筒瓶我全要了,開個價吧?”

攤主要價實惠倒不是他包圓崇禎圖罐、筒瓶的主要原因,這些“不規矩”的東西除了收藏價值不低外,還有濃厚的曆史價值、文物價值、欣賞價值。

因為,明末清初之際,動亂頻繁,官窯停燒,這給民窯生產帶來了機會,使其步入了一個興盛的時期。

民窯興起使陶瓷手工工藝得到全麵複蘇,工匠們擺脫了傳統程序化的束縛,無數典故、諺語、民俗故事被搬上了瓷器繪畫。

再加上動亂的時局,文人階層“借物抒情”,民窯瓷器繪畫上增添了更多文人味,藝術價值很高。

其他的青花可能以做工技法著稱,但崇禎時期,這種故事味十足的青花,絕對可以在青花瓷器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胖老板聞言大喜。他這地攤上的東西不便宜,所以並不好賣。現在聽到有人一下買五件,本就不大的眼睛都笑成一條縫了。

掃了五件青花一眼,爽快的說道:

“小兄弟是爽快人,我也不扭扭捏捏的。加官進爵20萬,其他水滸四好漢、狀元榮歸、竹林七賢、韓康采藥,就比較貴了,4件450萬,一共470萬。

不過,這絕對都是實在價兒。”

說到這,胖老板又對眼前年輕人的話將信將疑起來,他怕對方天真的以為每件都是20萬才要買五件的,那他就白高興一場了。不過,聽他說完價,年輕人一點也沒露怯。不是裝的就是真有錢,他也拿不準。

沈十一聽後點了點頭,說道:“跟市場價差不多,老板的確是個實在人,沒問題。東西包起來,馬上交易。”

老板應了聲好,開始把一件件明清花人物蓋罐、筒瓶裝起來。

這幾件東西再加上剛才的兩袋子,沈十一是真拎不了別的東西了。交易完畢,剛要走,又想起什麼似的,回頭問道:

“我看你這攤子上青花最早就到崇禎,有沒有更早的了?我就愛好青花,這次來豫州打算一次買個夠,錢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