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二三隻火爐之中的炭火正旺,將周圍的盡數寒意驅逐殆盡,隻餘下一股股令人無比舒適的暖意。
酒肆之中的客人共有四人,案台東南西北側各坐有一人。其中,麵南而坐的是一位年近四旬、麵目俊朗的中年儒士;此人一身青布棉袍,頭束青絲綸巾,麵容白皙,頷下蓄著一副精美的長須,一種清雅出塵、淡靜如水的氣質宛若天成,盡顯世外高士之風範……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麵西而坐的是一位二十六七歲的年輕文士,此人一襲黑色袍服,白麵短須,相貌秀逸,一雙明亮的星目似乎總會在不覺間流露出些許的笑意,令人倍感親切……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潁川長社縣人。出身寒門,為人俠義、豪爽,東漢末年之名士。中平末年(公元189年),其為友人報仇而殺了貪官,不得已披發出走,後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因避亂而至荊州居住……
另一麵,與司馬徽、徐庶對麵而坐的亦是兩名儀表不俗的年輕文士,此二人年齒均在二十歲上下。踞於西側的一人星眉朗目,豐姿俊爽,周身一襲月白色的袍服,神采飄然如仙;南側的一人儀容看上去則是有些古怪,其濃眉高鼻,麵色略黑,一雙眼眸如鷹似隼,銳利逼人,別具一番奇異的風采……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其即在南陽郡耕讀為樂,荊襄名士。
龐統,子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深受名士司馬徽的賞識,荊襄名士。
四位荊襄名士難得聚在一起,除了對飲抒懷之外,談論更多的自然是天下時局……
酒至半酣,踞座於北側司馬徽輕輕放下手中的酒杯,轉而謂其餘的三人道:“時下袁氏大勢已去,曹操與雷雲數十萬大軍再行對峙於河北;劉表、孫權等割據諸侯中立觀望,局勢已明……汝等既有雲霄之誌,何不擇其明主而輔之,安世濟民,揚名立萬,方不負汝等滿腹才學。”
他本身無意於功名,但卻深知眼前的三個年輕人均是當世奇才且個個胸懷大誌,早晚必將名揚天下!
司馬徽言畢,徐庶、諸葛亮、龐統三人均含笑不語,若有所思……
此情此景,司馬徽不禁拈須一笑,繼而將目光投向了一側徐庶,道:“孔明、士元心誌極高,時機未到必然不會輕出……適才吾等遍論天下諸侯之時,元直好似對那雷雲評價頗高,況且今其正與曹操角逐於河北,足下何不前往河北而輔之?”
“唔……那雷雲既有文韜武略,又肯施惠於百姓,倒也堪稱當世明主。隻是……此人有吞天吐地之才,誌在天下。我如投之雖得平生之誌,必擔不忠不孝之名……”徐庶聞言麵龐上的笑容微微斂去,輕聲歎道。
當世諸侯公卿能讓他瞧得上眼的可謂屈指可數,其中雷雲便算得上一個……
然而,當今漢室雖然衰微,但是仍有不少士民心中向漢;別的不說,他的母親正是其中之一。
他久聞雷雲之名,也知其是一位求賢若渴、極善任賢使能的明主,但是母親的意願他卻不能不顧……
聞得徐庶之言,其對麵的諸葛亮先是取過酒具為一旁的龐統添了一杯酒,而後含笑開口道:“聽君之意,可是早有北去之心?”
“嗬嗬……實不相瞞,庶確曾有過此念。不過如此一來一則會累及家聲,二則他日再與孔明相逢之時豈不是要刀兵相見?”徐庶略略地拂了拂衣袖,笑嗬嗬地望著諸葛亮道。
作為其密友,諸葛亮的心誌他清楚,在座的每一個人也都清楚;其可謂是一個正統觀念極強的人,一心隻願再塑山河,重興漢室,即便出山必然也隻會為此而盡心竭力……
換而言之,臥龍將來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主公,那麼此人必須要是一個誌同道合之人。
放眼天下諸侯,而今這樣一個人並未出現……
聽罷二人之言,一直未曾開口的龐統不禁搖了搖頭,淡淡道:“二位皆高瞻遠識之人,何故拘泥於區區俗名?我龐統存得一身才華,滿腹韜略,但這世上偏偏無有賞識之人……他日如遇明主,百死何妨?”
“哈哈……士元之言是也!”司馬徽聞言不禁笑了起來,十分讚許地道。
“士元兄性情灑脫,亮欽佩之至……”諸葛亮笑著朝龐統舉起酒觥,略帶感歎地道。
“是啊……如有知遇之明主,百死又有何妨……”徐庶若有所思地望了龐統一眼,心中久久難以平靜。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741/8560982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