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報盟主,大營之外又有一支兵馬前來,約有數千;領兵之人自稱是遼東太守雷雲,奉召前來會盟……”
袁紹這邊剛剛下達完軍令,外麵便有一名軍士進帳前來稟報。
“這雷雲……是何人呐?”袁紹聞言神色有些鄂然,那英俊而又不失威嚴的麵孔上微微露出一絲疑惑之色,繼而左右顧視著眾人道。
眾人麵麵相覷,最後均搖了搖頭。這時,有一人突然站了出來,笑著道:“此人曹某略有所聞,然卻不料此人竟也來此會盟……”
眾人視之,乃聚義的發起人——曹操。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凡的謀略家。
曹操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曾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係列政策恢複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袁紹與曹操是少時好友,素知曹操的為人。因此,曹操一開口,袁紹便不禁有些疑惑,微微奇道:“孟德識得此人?”
“嗬嗬……此人乃遼東人,字念之,現今官職為撫遼將軍並遼東太守,是一個年方弱冠的年輕人。”曹操依然笑著回道。
“哦?”袁紹聞言有些意外,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哈哈……原來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堂中的眾諸侯一陣議論,當中很快有人忍不住發笑道。
曹操的目光含笑掠過眾人,最後定格在了堂上的袁紹身上,朗聲道:“諸位不知,此人雖然年少,但卻是一位少年英雄……”
“少年英雄?孟德言過了罷?如此稚子又能有何作為?”一旁的袁術頗為不屑地笑道。
袁術,字公路,東漢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長子。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托夢給他母親,說她懷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由於袁術的庶兄袁紹是過繼於其伯父袁成的養子,因此史書普稱袁術為袁紹的堂弟,其實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但是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袁紹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頗見低微。
曆史上,袁術做的最有名、也是最愚蠢的一件事便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稱帝,這使得原本諸侯割據的局麵更加混亂,其本人最後也落得了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見袁術開口,曹操仍是一臉笑嗬嗬的模樣,道:“公路兄啊……據曹某所知,此子本為鄉野之人,年齒雖少,卻是胸懷奇才,深明韜略。數月前,此人指揮若定,合同遼東豪門大族,一舉擊敗公孫度,奪取遼東政權,而後被朝廷任命為遼東太守。而今,他不但將遼東上下打理的有條不紊,而且還擁有兵馬數萬,割據一方,已然成勢……更如今,其心懷大義,不與董卓之輩為伍,千裏迢迢來此會盟,吾等豈可等閑視之?”
袁術聞言難以反駁,隻得微微哼了一聲以表不屑。
袁紹笑著望了望二人,繼而緩步走下堂來,微微撚須道:“孟德所言有理,人家既來會盟,便是國家功臣,我等須以禮相待。列位將軍,我想大家此刻一定十分好奇,不如我等一同出營見一見這位遼東太守……如何?”
“好!我倒要好好見識見識此人。”
“就依盟主之言……”
……
當袁紹等一眾諸侯出營之後,大營前正有一支黑壓壓的騎兵遙遙相望。
騎兵人數約有數千,數目雖不多,但卻旗幟鮮明,衣甲光亮整齊;一眼望去,一股漠然無畏的凶悍之氣撲麵而來,令人不覺之間便心生震顫!
此情此景,眾諸侯心中皆驚!
就在眾諸侯震驚的同時,雷雲也有些吃驚,因為眼前的情形確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營前的一行人中,居中的十數人大多皆是繡袍金甲,氣度不凡,一眼望去便知這些人絕非常一般將領。
莫非是袁紹與那一幹諸侯?
雷雲望了望營前的一眾兵將,暗暗尋思。
本以為袁紹會派遣其他將領前來引他入營,卻不想袁紹竟親跑來迎接,而且還帶了一大票人……
自己什麼時候這麼有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