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3 / 3)

讀完《德齡公主》,我被徐小斌深深感動著。想想這麼一部融曆史與故事的小說要做得到位,不僅要把自己變成了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還要懂得當時的服裝、禮儀和食物。可想而知,徐小斌的付出有多麼重。

徐小斌曾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與其他多種獎項。她也出訪過不少國家,到過不少地方。無論經曆與閱曆,徐小斌都是豐富多彩的。但她很安靜,是一個能夠靜下心來做事的女人。這與她從小養成安靜的閱讀習慣分不開。她恪守作家宗璞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作家要麵向文學,背向文壇。”於是徐小斌總是默默地耕耘,勤奮地做事。她相信文學的純粹,文字的純粹。相信隻有拷問自己的靈魂,隻有高貴的心靈,才能讓自己、存敬意地緬懷流逝的歲月。

現在徐小斌又激情地投入另一部曆史題材小說的創作,這是一部描寫戰國時期的小說。但我不想問得太多。所謂天機不能泄露。我相信小斌一定能很出色地完成。讓我祝福她!讓我們祝福她吧!10,—個女性主義者的思想―記學者艾雲認識艾雲已經有些年頭了。但初次見麵是在1998年9月,北京第四屆中國當代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上。她一頭膨鬆卷發,穿著入時的服裝,乍看像個影視明星。但隻要你與她相處幾天,你便覺得她很少有感性成分。她是內向的、沉穩的、理性的。她嗓音輕輕,腳步也輕輕。但若你與她交談,你便會感覺到一種“重”。

2000年底,艾雲寄我一本《赴曆史之約》的隨筆集,這是一部抒寫海外曆史名女人的書。從卡洛琳娜、斯達爾夫人、阿赫瑪托娃、漢娜-阿倫特到波芙娃、薇依,艾雲以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我從她寫這些女人中,看到了她的智慧與明白;看到了她的哲學功底與思辨能力。她在後記中說:“她們是些遠去的女人,而且與我們國別不同。但她們又是我們目光必須追逮的人;並且智慧不分國別,它本來就是全人類共同的事物。”女性與女性,彼此的心靈是用感覺觸摸、溝通、接近的。那天我在書店看到艾雲的散文集《欲望之年》,便毫不猶豫地買回了家。這是一部談女性肉身欲望與靈魂欲望的書,它用理性思辨,來描述作者心靈的、感性的文字。若我把它歸納概括起來便是:“女人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糾纏。”艾雲在這部書裏,全方位地闡述了女人的心靈世界、情感世界、靈魂世界、肉身世界,並以女性主義的寫作姿態,提出女性自身的精神拯救。艾雲寫得比較細膩,那些帶著思想的文字,總是顯現出智慧來。譬如她在書中說沒有悟性,就難以找到清廓高遠的時間。她不會冥想,也就不會把燥熱的情緒變得清涼。”接著她又說:“其實社會發展到現階段,一個作風正派學有所成的女人,是可以活得安全穩定的。一個有實力的女人單槍匹馬闖天下,依舊可以任我馳騁。女人不要太過相信自己的性魅力。沒有人格魅力,人隻能處處露出可憐的蠢相。有一句話:‘無欲則剛’,大概是適宜所有人的。”與艾雲第二次見麵,已是2003年12月,在哈爾濱召開的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的頒獎大會上。這次我與她同居一室,有了較多的接觸與閑聊。她依然穿著時尚,精神昂揚,與六年前沒有什麼變化。我們大多聊些女性話題。探究女性之所以迷人,是我們共同喜愛並思考著的事。我們說成熟女人的出現,會令男人覺得活著多麼好。我們說這樣的女人,不是幼稚柔弱遇到事情驚乍惶恐,而是看透世態炎涼,識別巫山雲雨的女人。她通體布滿玄機,又芳香四溢、神秘淵藪。她是智慧的,又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