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2 / 3)

文學批評的跌價

文學批評是一門嚴肅的科學,對文學創作的繁榮有著巨大的推動力量。可以說,沒有文學批評就沒有文學的進步。然而,最近鬧得很歡的衛慧和棉棉的互相批評,在用語肮髒和揭露對方隱私方麵的口無遮攔,令人瞠目結舌,大跌眼鏡。這種“文人相罵”實在是文學批評的跌價。

衛慧的《上海寶貝》和棉棉的《糖》,我都沒有讀過,但我對“文人相罵”略知一二。總的印象是,相罵的倘若是真正的文人,那麼,不到窮途末路不會出此下策。因為,罵大街的最佳效益,無非招徠觀眾,招搖過市一靠罵出名;倘若不是真正的文人,喬裝落拓,不倫不類,越發可憎。因為,潑皮無賴附庸起魏晉名士的風雅來,是十分惡心的。不管是哪種情況吧,總之一句話:人一旦到了靠罵人過日子的時候,其文化上的寒酸和人格上的卑賤與街頭乞丐也就庶幾近之了。

文學批評是神聖的事業,同時也是一門艱深的學問,隻有治學嚴謹和學識淵博的人,在這裏才能有所作為。心浮氣躁、庸俗淺薄之輩如果打著文學批評的旗號混飯吃,那造成的後果隻能是:文學批評的跌價。

“領銜主編”從未看過

當價格昂貴的大部頭叢書被普遍認為是垃圾一堆時,人們常常聽到“領銜主編”鄭重聲明:從未看過。

“領銜主編”從未看過,是非常可能的事情。這些人要麼是某個學術領域的權威,要麼是曾經威風八麵的領導,總之是德高望重、高山仰止般的名要。不過,好漢不提當年勇,雖然壯誌依舊,但精力方麵畢竟是強弩之末了。那麼大部頭的叢書瀏覽一遍,年輕人尚且需要經年累月,何況要這些老先生、老領導“主編”?

我甚至認為“領銜主編”一個個出於無奈。人到桑榆,性喜清靜。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乃頤養天年之要領,倘若不是那些博名的晚生、撈錢的掮客左哄右騙,誰願意當那個需要費精耗神的“主編”?

但是,在其位謀其政。既然“領銜主編”,就要對每一個文字和每一個標點負責到底。一句“從未看過”,實在難辭其咎。因此,我勸德高望重的人們,別為“領銜主編”所惑。不然,那些雞零狗碎的大部頭給社會造成損失,“領銜主編”不免晚節有兮的。

關心法官生活

不少人大代表呼籲提高法官待遇,改善法官生活,對法官的關愛之情令人如沐春風。

法官這個職業,不但要清正廉潔,而且要耐得寂寞,所謂寂寞之道出清官。但是這個職業不是也不應該是清貧的職業。社會可以在道德範疇內對法官提出超出常人的要求,但不能在生活質量上要求法官當苦行僧,不然這個職業遲早會門可羅雀。為什麼十佳女法官等先進法官事跡報告團所到之處觀者如堵、聽者動容?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先進法官們多半是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勤勉敬業、無私奉獻的。

我們這個時代崇尚無私奉獻,“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的“老黃牛”精神沒有過時。無私奉獻的先進人物、英雄模範,永遠是民族的脊梁。人民法院去年隊伍建設的成績能夠受到廣泛稱許,根本原因是無私奉獻精神在整個法院係統得到了發揚光大。然而,法官們確實需要關心。如果說“高薪養廉”在目前還隻能是一個童話,那麼,黨政領導、社會各界多為他們解除一些後顧之憂,讓他們的收人足以睥睨蠅頭小利的誘惑,應該不太困難。關心法官生活,不獨有利於廉政建設,還有利於神聖的審判事業的興旺,有利於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的加快,進而有利於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迅速推進,概言之,善莫大焉。

感人的兩句話

許多人大代表審議蕭揚院長的報告時,對其中兩句話特別讚賞:讓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經濟困難交不起訴訟費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讓那些確有冤情但正義難以伸張的群眾打得贏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