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略逆史相意(1 / 2)

之後的朝會便一直在兩派人的互相拆台中艱難地進行下去,總體而言史彌遠的力量還是遠遠強於反對派,大部分議題都按史彌遠的意思推動了下去。

經過這一次朝會也讓趙與莒看明白了很多東西,且不說外部此時金國與蒙、宋兩麵作戰,導致宋金邊境烽火連連,蒙古汗國也是動作頻頻在西北攻西夏、征金國,打下大片土地,實力一天天地壯大。

內部兩派不同的力量互相掣肘製約,史彌遠此時的權勢逐漸受到新興理學派眾人的挑戰,內部不穩,外部不安,真可謂是個地獄難度的開局。

本次早朝最後一個議題出乎趙與莒的意料居然是關於他的,史彌遠稟奏國子學錄鄭清之才德兼備,可兼沂王府教授,督促教育沂嗣王學習事宜。

寧宗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隨即目光向趙與莒這邊望來,“沂嗣王趙貴誠可在?”趙與莒對自己的新名字還不太敏感,愣了兩秒鍾後連忙躬身出列回答道:“臣在。”

“方才史相公所言你意下如何啊?”

趙與莒知道這是史彌遠想加強對自己的掌控,在這個時代,師徒關係堪比父子關係,他自然是不願意就這麼接受一個被強塞過來的老師。

同時心中也暗怒這等大事史彌遠沒提前和自己打招呼,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驟然提出。

但畢竟史彌遠現在還是大權在握,又是自己的政治引路人,奪位一事還得仰仗史彌遠。

聯想到之前兩撥人的爭吵他心中一動,當即強按下不快,畢恭畢敬地躬身行禮,“回官家,史相公安排的老師自然穩妥,臣無異議。”

說罷後,趙與莒身子躬得更低,臉上露出一幅天真的表情,“然而臣近日對理學頗有興趣,懇請官家再派一位精於理學的老師,好滿足臣的向學之心。”

寧宗聞言露出欣慰的神情,眼神中流露出欣賞,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聞言更是大喜過望,看著趙與莒的目光都和善了幾分。

時下真德秀表字景元為公認的朱熹之後理學繼承者,但他兼著皇子趙竑的老師,自然沒法表態。

與他齊名的理學大家魏了翁表字華父,當即躬身出列道:

“沂嗣王有向學之心官家應予鼓勵,臣自薦教授沂嗣王理學一道,望官家恩準。”

趙與莒偷眼觀瞧,聽見魏了翁的話後史彌遠臉色不變,隻是目光變得幽深起來。

史相一派見史相公沒任何表示也都按耐性子沒有表態,罕見地兩派間沒有爭執,寧宗連忙批準了由鄭清之和魏了翁兼任沂王教授一職的奏請。

之後再無事奏議,在宋宏起悠長的退朝聲中趙與莒參加的第一次早朝便結束了,此時天光已然大亮,眾朝臣依次魚貫而出。

真德秀路過趙與莒時,餘光瞥見身後的史彌遠,當即停下腳步,故意拍了拍趙與莒的肩膀,大聲地好好勉勵了他幾句。

趙與莒無奈隻能恭敬地點頭口稱受教,見趙與莒頗為恭敬,真德秀方才心滿意足地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