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小鋼蛋兒被拐賣(1 / 3)

第十三章 小鋼蛋兒被拐賣

“輪到我了,啟姐。”

“好,你準備講個什麼呢?”

“剛才你說讓我們向紀念哥哥學習,所以我也講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吧。我也想給自己起個紀念的名字,可剛才已經有人起過了,所以我不能再起了,我隻好再換一個了。我講的這個故事主要是說一個叫做鋼蛋兒的小男孩兒的,為了紀念他,我就像小紅姐姐那樣,給自己起個鋼蛋兒的名字吧。”

“那你就是所有名字裏麵最結實的一個啦。”

“好,你隻要認為好,那就是好的。我們來叫他一聲吧?我喊一二三,大家一起叫,好不好?”

“好——”

“一二三!”

“鋼蛋兒——”

“唉——”

“當我聽到自己的名字時,我本應該很高興,可當我想到鋼蛋兒小弟弟的時候,我就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了。還有,我問大家,你們聽我的聲音,像不像一個小男孩兒的?不對,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像不像鋼蛋兒的?唉,可惜你們都沒見過他,也沒聽到過他的聲音。所以,我問你們也是嘴上抹石灰——白問。不再嘮叨了,我開始講吧。我要再嘮叨一會兒,你們肯定就會煩我了。我的意思是,自鋼蛋兒小弟弟丟了以後,我因想念他,我的聲音就變得和他一模一樣了。你們聽到我的聲音,就隻當是又找到他了。

“鋼蛋兒小弟弟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兒,我見到他的時候他才兩歲。他剛過三歲的生日,就失蹤了。後來他媽媽秀英也想他想瘋了,再後來,一家人都不知道上哪兒去了。

“話還得從N市勞教所說起。為什麼呢?一會兒你們就明白了。N市勞教所建在N市北邊靠近太行山的地方。過去它在城市的外麵,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建,它就和N市連到了一起了。勞教所離太行山大約有一公裏的樣子。過去那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幹警們要上山,就得順著那條小路走上去。後來,市裏為了發展旅遊,沿著山腳修了一條旅遊線路,又把市裏的一條大路向北延伸,和那條旅遊線路連接起來。這條延伸的道路經過勞教所的門前,所以幹警們以後上山幹什麼,就有了一條便捷而寬闊的大路了。前麵命運哥哥講財神爺的故事時,講到小呂哥哥的孩子呂龍,講到閻河村的廟會,就是在勞教所通往太行山的這條路上設的。

“自有了這條路以後,勞教所的幹警們就可以輕輕鬆鬆地上山了。上山幹什麼呢?因為政府又在山上修了個公園,業餘時間,他們就去公園裏活動和遊覽。不但是幹警們,市民們上山,也都便利多了。說了勞教所,就該說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楊政委了。楊政委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值班的時候,早上都要上山去鍛煉身體。他有時跑著上,有時走著上,走的時候有時唱著歌,有時背誦著他喜歡的詩文。碰到了老領導老朋友老夥計,就主動地跟他們打招呼。那時,我就藏在他的口袋裏麵。

“楊政委過去是在市政府辦公廳工作的,由於表現特別出色,在政府換屆的時候,領導在實在找不到回報他的辦法的情況下,就把他安排到了勞教所政委的位置上。楊政委年輕的時候,由於父親的右派問題,想當兵沒當上,現在當胡子一大把的時候,竟穿上了製服,在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圓了年輕時的夢。而且,他所在的勞教所,就是他的父親過去當右派時被勞動教養的地方。真的是曆史和他及他的家庭開了個極大的玩笑。更讓他難以想象的是,過去他在農村時,那個迫害過他的民兵營長,隻因修練法輪功,而被收容到了這裏,成了他的階下之囚。你說這有意思不?

“楊政委來到這裏以後,還作過一首《不不歌》哪。那個歌是這樣的:

離家不遠不近。

工作不忙不閑。

單位不大不小。

管人不多不少。

工資不高不低。

做人不卑不亢。

對上不巴不結。

對下不欺不侮。

朋友不多不少。

酒攤不稀不稠。

榮譽不大不小。

廉政不驚不怕。

“楊政委早上起來,上山的時候,一開始不太在意,後來,他漸漸地注意到了一家人,這家人就是我說的鋼蛋兒和他的爸爸媽媽。鋼蛋兒的爸爸媽媽是拉煤球賣煤球的。他們也是每天早上,在設在北邊山根兒的煤球場裏裝上一車煤球,然後往南,拉到市裏去賣。楊政委往北走,鋼蛋兒的爸爸媽媽拉著一車煤球往南走,這樣,他們就經常碰麵。鋼蛋兒的爸爸媽媽家是農村的,他們來到這個城市有好幾年了。他們沒有什麼特長,也不會什麼手藝,就跟著老鄉學習,買了輛平車,做起了拉煤球賣煤球的營生。他們來的時候,才剛剛結婚,後來他們就有了個小男孩兒。過去,他們在其他地方做,後來這條路修通以後,他們就來到了這裏。在路邊老百姓那兒租了間房子,住了下來。過去沒有鋼蛋兒的時候,鋼蛋兒的爸爸財生和媽媽秀英可以無憂無慮地去做他們的事。後來就不行了,有了鋼蛋兒了,他們出去拉煤球的時候,鋼蛋兒怎麼辦呢?總不能把他一個人留在家裏吧。於是,他們就隻好把小鋼蛋兒也帶上。他們在煤球車的前邊留出一小塊地方,上邊墊上了棉墊,把鋼蛋兒放在上麵。財生駕著轅,妻子秀英扶著車杆,照看著坐在車前麵的小鋼蛋兒。小鋼蛋兒的手裏有時是一塊糖,有時是一塊餅幹,有時是一根冰糕,他香甜地吃著吮著。楊政委碰見他們的時候,他們一家人就是以這麼一個麵貌出現的。

“楊政委最早見到他們時,小鋼蛋兒才一歲多的樣子。他頭上的發式是個‘鏟鍋刀’,就是留著一小片頭發。後麵是個小辮子。辮梢處還拴著根紅頭繩。他穿著一身很時髦的外衣。要不是他的父母親,他和城裏的小孩子沒有一點區別。冬天還很冷,早上寒風刮得呼呼的,可他們一家人就拉上煤球出發了。小鋼蛋兒坐在車上,也坐在寒風裏,小小年紀就和他的爸爸媽媽一起走上了艱難的人生道路。夏天的時候,財生和秀英怕太陽曬著了他們的孩子,就想了個辦法。他們在車子的前麵焊了個小鐵管,在鐵管裏插上了一把紅色的小遮陽傘,來擋住小鋼蛋兒上麵灼熱的太陽。冬天的時候,則把一床小被子蓋在小鋼蛋兒的身上,去抵禦刺骨的寒風。楊政委和他們見麵,開始時隻是相互點點頭,後來,見得多了,他們就會相互寒暄兩句,逐漸成了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