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1(3 / 3)

“你們準備上什麼項目?”

“我們準備要上年產兩萬噸蛋氨酸項目。蛋氨酸廣泛應用於飼料添加劑、醫藥、食品和化妝品等領域,世界蛋氨酸生產發展很快,平均每年遞增10%以上。國內外蛋氨酸市場廣闊,我國蛋氨酸工業的發展已成為畜牧業漁業發展的製約因素,我們廠有生產蛋氨酸的主要原材料硫化氨和丙烯,因此發展這個項目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鄭剛對化工產品很熟,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根本不用看稿子,當然稿子上也沒有這些內容。

“上這個項目年產值是多少?”

“大約是八千萬美元。”

一聽是八千萬美元,劉榮笑了,按照彙率他知道,近七個億的產值,但他隨後又問,“預計投資是多少?”

“一億三千萬美元。”

一聽這個數字,劉榮臉上的笑容立即沒了。近十個億的人民幣,對他這個市長來說,也算得上是個天文數字。他跟著問了一句:“資金有著落了嗎?”

“還沒有”,鄭剛低聲地回答。

劉榮的臉上不高興了。“資金沒有著落,這個項目等於沒說。十個億的投入,我們襄漢市拿得出來嗎?在座的各個銀行的大老板,你們說呢?”

參加會議的七、八家銀行的行長們個個搖頭。

現場會開到這個程度,把主持會議的馬冠軍急得滿頭大汗,他頭頂本來就沒有幾根頭發,頭上冒出的層層汗珠看得非常明顯。汗珠還一個勁地順著鬢角下流,他也一個勁地用毛巾去擦。他想把話題趕快叉開,忙說:“鄭廠長,除了維修的事,還有別的需要政府解決嗎?”他意思是讓鄭剛再念稿子。稿子上還有三四條不鹹不淡的東西。可鄭剛一搖頭,“別的沒有了,其它問題我們都能解決,就是停不停產解決不了,需要領導決策。我的彙報完了。”

馬冠軍又用毛巾擦了擦頭上的汗,環視了一下四周。說,“下麵請參加會議的各部門領導同誌發表意見吧。”各部門參加會議的一把手們,對新上任的市長的脈絡不了解,對這個現場會的具體內容,核心問題也不了解,誰也不好先說話,生怕說錯了,領會錯了領導的意圖,影響自己的前途,所以誰也不開口。馬冠軍隻好點了經委、計委、化工局的將,讓他們先表態。這些部門的領導礙著麵子,也就象征性地說了幾句,無非就是表揚新市長剛一上任,就深入基層,受教育,今後要更好地為企業服務,至於到底停不停產,沒有一個在表態中涉及到的。部門領導講完了,該政府領導講話了。秘書長搖搖頭,不說話了。分管工業的副市長對化工總廠去年的工作表揚了幾句,至於下步怎麼辦,他請劉市長最後定奪。於是馬冠軍隻好說,“最後請市長劉榮同誌做重要講話,也是這個現場辦公會的總結。”

可誰想劉榮到底是市長,經多見廣,他把話轉了回來。“我講話之前,還想聽聽會議主持人馬冠軍同誌的意見。大家可能感到奇怪,政府辦公室的副主任怎麼主持政府的市長辦公會議呢?我在這裏違反點組織原則,向大家透個消息,經與市委主要領導同誌溝通,準備提拔馬冠軍同誌擔任政府分管工業的副秘書長。冠軍同誌是學化工的,在工廠幹過,又在化工局當過副局長,在政府辦公室當過副主任,協調能力也很強,雖然常委們還沒有正式研究,但現在也算是見習期,我想聽聽他的意見。”

馬冠軍根本沒有想到此時市長會這麼器重自己,會把自己的意見看得這麼重要。他的大腦在飛快地轉動著,猜摸著市長的意圖,他的額頭上又冒出了一層一層的大汗,在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下,他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個人的意見,化工總廠不能停產,這原因有三:第一,化工總廠是全市重點骨幹企業,產值兩個多億,今年全市工業總產值要增長8%,力爭10%,這是人代會定下的目標,兩個多億的產值,份量很重啊,而且不光產值,一千一百萬的稅金、一千一百萬的利潤,弄不好,要影響全市的財政收入,這樣一個事關全市大局的企業,怎麼能停呢?第二,這還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指標的問題,本屆政府剛換完屆,劉榮同誌剛出任市長,這麼一個好好的企業,說停就停了,這會造成什麼樣的政治影響?如果別的企業都這麼弄下去,那我們振興襄漢經濟的目標不就是個空洞的口號嗎?第三,既使化工總廠的生產不太正常,有些毛病,但我們廠有技術骨幹,有能力解決這些毛病。沒有毛病,要我們這些技術人員幹什麼?再說,鄭剛廠長也是全市聞名的青年企業家,他能夠把這點小毛病解決好,把生產搞上去,為市裏做出更大的貢獻。我不知道說得對不對,最後請劉市長做重要指示。”

劉榮很高興地站了起來。他隻說了這麼兩句話:“我完全同意冠軍同誌的意見。散會”。還沒等在座的人明白是怎麼回事,劉榮已經夾著皮包,邁出了會議室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