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那天我們來到白雲山館舞池邊時,仿佛音樂正從樂池響起,我感受著當年宋美齡跳舞時的感覺。那棵被移栽了的美人茶,仿佛也成了白雲山館的眼睛。人們隻要走上通往509號別墅的長廊,就能一眼看見它。有人說這棵茶樹說明了蔣介石的愛情壽命,遠遠超過了他的政治壽命。此話的確有些道理。正如當年宋慶齡說:”蔣介石與美齡開始並沒有愛情,但是我認為現在有愛情了。美齡真誠地愛蔣,蔣也真誠地愛她。“三、隱居生活黃郛在莫幹山隱居的6年中,為莫幹山村民幹了不少實事。他在莫幹山腳庾村也有一棟別墅。冬天他就住在山下的庾村別墅,庾村有他50多畝田地。他在那裏造了一個白雲池、一個奶牛場、一個養馬場、一個跑馬場。冬季他習慣早起到跑馬場跑馬,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庾村的早上由於飄墜的山嵐,總是有些迷霧蒙蒙。每天這個時候,馬夫總會準時把馬牽到庾村汽車前麵等待黃郛。這時候的黃郛穿著黑色製服、黑色長筒靴子,戴著黑色水獺帽,披著黑風衣與他的聱衛來到馬兒前。
想象這副行頭,跑起馬來要說多帥就有多帥。黃郛皮膚白,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跑起馬來就顯露出他的將軍本色。且具有將軍本色的他,還是個孝子。1928年底他隱居莫幹山不久,就為紀念母親30周年忌日,築了一個”陟屺亭“(今稱”淸涼亭“)。清涼亭是從庾村攀登莫幹山的門戶,它綠頂紅柱,兀立高峰,是一座中國式雙層四角方亭。若登亭俯瞰山下,水渠縱橫,公路蜿蜒,村落點點,炊煙嫋嫋,遠眺錢塘江亦隱約可辨。
黃郛當年一定看準了這裏風水獨好,才為母親築亭的。沒想到他這一舉措不僅築成了一道風景,而且還成為了一個路標,即:一路通蔭山街,一路通武陵村。
有人說黃郛在山上有一個防空洞,專門用來放貴重東西。其實確切些說那是一個暗道。那個暗道在黃郛居室內,就像當年革命工作者的秘密通道。我猜想這一定是黃郛派人秘密鑿成的,以便不測時逃生。沒想到在他死後第二年,那個當年要”放棄聯俄容共政策“的蔣介石,就與共產黨人周恩來、潘漢年在他的白雲山館進行國共談判了。
1931年黃郛自發起並集資興建了”莫幹山講經堂“後,又發起組織了”莫幹山公益會“,並當選為常務董事。1932年他在庾村創辦了莫幹山小學,讓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
莫幹山小學設有農事實習場(含蠶種場〕、造林場、苗圃、花園、畜牧場等。這是一所高級鄉村小學,學生除了上課讀書,還可以參加實踐勞作。小學大門口,黃郛還建築了一棟藏書樓〈據說是為了紀念其父親造的藏書樓如今依然安在,隻不過它早已不藏書了。它的門口雜草叢生,不遠處現代紅磚石柱也添了幾個,而莫幹山小學早已是現代化三層樓校舍了。
那時候黃郛隻要住在庾村別墅,就會抽空招待一個小學教職員工。當談及小學所屬農村改進會設立醫診計劃,並設想改變一些中國農村的落後狀況時,他對他們說:”有人隻知貪圖吃喝玩樂,做官發財謀私欲,以20元一月的工資看不起,不願在農村做真正的工作。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足取。“接著他勉勵大家:”隻要努力於國家的工作崗位,改變社會形勢,不會沒飯吃,沒屋住,沒錢用的。“1933年初已隱居6年的黃郛,作為一個政客說實在的也有點悶。於是決定自己建築一棟別墅。白雲山館圍牆外一片空曠的場地,是他早已購買的山地。他要自己設計一棟取暖設備較好的別墅,以便可以冬天也住在山上。
接下來黃郛自己設計了一棟像車廂一樣長長的別墅,上麵有四五個暖壁爐煙囪,承包給一工匠頭頭,讓他們務必按照他設計的去造且要選用青色的花崗岩,與509號別墅基本配套。
然而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機,正當黃郛把全部心思投入建築511號別墅時,蔣介石忽然命令他北上。盡管隱居期間蔣介石對他有過多次征召,曾任命他為駐德、英公使和江蘇省政府主席等要職,但他都一次次婉言拒絕了。不過這一次非同以往,這一次是蔣介石的命令。黃郛也寂寞久了,想出去解解悶了。於是他立馬奔赴北平,上任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說得實在些,就是北上幫助蔣介石收拾長域抗戰失敗的殘局。這一點黃郛作為蔣介石義兄,很夠義氣的。
1934年4月日本發表天羽聲明,狂妄地以東亞人和中國保護者自居,反對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對此,南京政府隻在形式上表示抗議。所以蔣介石招來黃郛,其目的就是與汪精衛等做出對日外交的決策,並決定與日簽訂《塘沽協定》;隨後又與日本達成華北與偽滿洲國之間通車、通郵協議,並在山海關及長城各口設立關卡和稅卡,開始經濟往來。這實質上就等於變相承認了偽滿洲國。1935年1月日本外相廣田發表演說,標榜”協和外交“,同蔣介石相呼應。蔣介石進一步推行的媚日外交,招致了輿論界的反對和全國人民的憤怒。與此同時,黃郛也逃脫不了蔣介石幫凶的罪名,嚐到了辱國的罪責和恥辱。於是就在這年械妝台511號別墅已按照他的設計方案落成。511號別墅坐北朝南,長長的一排房子東邊略矮一點的那一間,就像一個火車頭。四個壁爐煙囪,果然像哨兵那樣站在屋頂上。也許人生本來就像一列火車,黃郛因為與蔣介石成了義兄弟,這列火車因而開得特別了些。
1935年夏天回到莫幹山不久的黃郛,感到肝髒不舒服,有時隱隱作痛,但他沒太在意,忙著給511號別墅挑選新家具。應該說他真的很想住進511號別墅去,並且準備冬天也住在那裏。那裏每個房間都有壁爐,不冷也可以看山上的雪景。這是個頗有詩意的想法,這個想法讓他激動著,他不會作詩,就興筆寫了”莫幹山“三個大字。後來就在距511號別墅不遠的一個亭子裏,有人把黃郛這”莫幹山“三個字刻築成了一塊碑石。
那年頭黃郛也許一方麵在政治上速受了辱國的罪責和恥辱,另一方麵也因身體欠佳而格外喜歡安靜。然而同是國民黨元老的張靜江,由於出身商人又喜歡熱鬧,欲將莫幹山建成一個繁榮熱鬧的避暑區。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張靜江計劃在莫幹山建造4座電力上山機,由山腳到避暑區幾分鍾可到達。經過建設廳有關部門設計,並和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慎昌洋行接洽,4座電機約需70萬元。當時莫幹山在盛夏期間,周末從上海、杭州等地前往的遊客經常在萬人以上,加上山上常住居民,估計4座電機平均每日收費2000—3000元,暑期3個月即可收回成本三分之一。如將票價改為4角,僅為轎價的十分之一,一年之間可將全部投資收回。張靜江畢竟是主辦過第一屆西博會的生意人,他覺得這樣劃算的事情不能不做。於是立即昀置機器,開始施工。然而黃郛聽說張靜江要在莫幹山置電機,就頗為不齒。他認為添置電機根本沒有必要,於是對人說:”避暑原來是有錢人的事,大好避暑勝地弄得貓狗都來,現在上海的印度阿山,每禮拜也來湊熱鬧了,還有什麼意思。靜江還在造電機,勢非變成一個大世界不可。我堅持反對!“張靜江對黃郛的言論置若罔聞,我行我素,照樣施工。
黃郛一看事已至此,已非言詞能奏效,心裏的肝火就旺了起來。他想無論如何拚上老命,也要把莫幹山從張靜江手裏爭回來。於是他聯合當地一批土豪,並鼓動山下以抬轎為生的農民,由他親自帶領奔赴工地,搗毀機械,將施工人員全部驅逐。
莫幹山管理所在山腳下原駐有十多個鼇察,他們見黃郛當眾聲言:”打出事來,由我擔當。“便不敢過問。事後張靜江大為震怒,卻也無可奈何,不了了之。張靜江的電機計劃落空了,張靜江與黃郛從此反目成仇互不搭理。
1935年冬黃郛突然肝部疼痛難忍,遂去上海治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患了肝癌,而且到了晚期。這意外的打擊使他徹底崩潰1936年初他終因敵不住疾病的折磨,病故於上海。後來家屬把他的遺體從上海運回莫幹山,葬在莫幹山麓庾村。
四、國共談判在莫幹山200多棟別墅中,最早具有政治意義的就是黃郛的白雲山館。1937年3月23日,周恩來、潘漢年與蔣介石、張衝在這裏進行了第二次國共談判。這是繼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兩黨領導人的初次正式會晤。
蔣介石先行來到黃郛的白雲山館(這時候黃郛已經去世他把白雲山館當作自己在莫幹山的行宮。那天當他接到由宋美齡從上海轉來中共中央提出的15項談判意見時,他尚不知道自己會做出怎樣的答複。不過趁周恩來與潘漢年還沒有到來,他在偌大個白雲山館裏來回踱步,思考一些具體問題。這時候的蔣介石身著軍裝,確實具有將軍風度和氣質。隻不過他摘掉軍帽露出光頭的時候,怎麼看都沒有偉人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