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3)

1907年,東京同盟會本部經費枯竭,籌款無著,孫中山窘迫中想起了張靜江。於是給張諍江拍出一電,數天後3萬法郎從巴黎彙到了東京,讓孫中山與同仁們又驚又苒。第二年孫中山籌集廣東及雲南革命起義所需款項,張靜江又兩次如約彙出1萬和5萬法郎。

張靜江如此仗義疏財,孫中山一直深銘於心,並對張靜江冒著殺頭的危險,將在巴黎等駐外分公司作為發展起來的同盟會的隱蔽據點而感激不已。孫中山起先稱他為“奇人”,後來稱他為“民國奇人”,再後來稱他為“革命聖人”,並題“丹心俠骨”相贈。

1911年11月4日上海光複後,由於張靜江等湖州大商人的活動,取得了虞洽卿、朱葆三等地方勢力及江浙財團的支持,孫中山的得力助手陳其美出任滬軍都督,為孫中山鞏固了上海這塊重要的革命根據地。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不久被哀世凱所奪。張靜江在上海追隨孫中山反袁,號召“二次革命”。不幸的是“二次革命”失敗後,哀世凱在上海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張靜江利用名門望族的種種社會關係,想方設法掩護革命黨人,並出資幫助不少人順利流亡日本。他自己也與湖州商人龐青城、周柏年等被迫流亡日本,隨後轉道巴黎,繼續從事革命聯絡工作。

1915年孫中山在日本改組同盟會為中華革命黨|委任張靜江為財務部長。由於張靜江人在巴黎不能到任,日常事務就由財政部次長廖仲愷全權處理。

應該說那個時候的張靜江,在政治上青雲直上,在商業上生意興隆,風華正茂的他也正是渴望實現自己“生當為人傑”抱負的時候。這時候他越發知道幹革命沒有錢不行。於是他1920年回到上海,創辦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設恒泰經紀字號,改稱恒泰交易一,並以交易所為陣地,為革命活動籌措經費。

張靜江住在莫幹山脖逸別墅的時候,雖然是避暑養病,但不可能不回憶往事。往事如潮水般湧來,此時已57歲的他有時會為自己的失落而老淚縱橫。但一想到已經去世九年的患難摯友孫中山對他的信任與重用,便感到一些安慰。

1924年孫中山采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廣州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推薦張靜江為主席團成員,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3月初孫中山應段褀瑞之邀,到北京會談南北統一,然而他忽然發病住進了協和醫院。在病危之際,孫中山仍然思念這個“站可立天地,仰視如泰鬥”的患難摯友,並且很希望在臨終前見上張靜江一麵。張靜江聞訊急赴北京,在協和醫院國父病床前淚如雨下後,參與商談後事以及簽署遺囑。

孫中山逝世後,張諍江出任中山陵園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以及負責中山陵園與中山紀念堂的設計與建造。現在我們去中山陵園時,仍然能看見不少重要的題詞均為張靜江手跡。

1934年蔣介石發表《敵乎·友乎·中日關係之檢討》一文,進一步推行媚日外交,讓張靜江頗感不滿。這時候他坐在莫幹山410號靜逸別墅的陽台上,忽然由不滿的情緒,產生了要向第二夫人朱逸民講講他與蔣介石的故亊的心情。夏天莫幹山的傍晚是涼爽的,我猜想張靜江講述故亊的心情,一定如天氣一樣從傍晚到黑夜,從涼爽到寒冷。

張靜江在莫幹山410號靜逸別墅居住的時間不算長,但在不長的時間裏,他仍然積極做一些有益於莫幹山的事。當黃郛發起並集資建造莫幹山講經堂時,他立即參與並捐款,在他之後緊接著張嘯林、杜月笙等都先後捐了款。

英幹山講經堂後來改為“蓮社”,接著又改為“黃廟”。它是上山避暑定期參禪、誦經之場所。有堂屋五楹,金黃色琉璃瓦屋頂,朱紅屋檜,門窗雕八仙彩圖,外牆飾半圓玻璃窗,結構寬敞,是一座宮殿式建築。

“黃廟”落成的那一年,張靜江專程從上海來到了莫幹山。這時候他的腿早就不能一跛一跛地走路了。他總是坐在藤椅上被人抬著走,拜佛的心卻是極虔誠的。第一次在“黃廟”參禪,他們專門從西藏請來了一個活佛。據說西1916年,經張靜江提議,張靜江、許縈智、蔣介石在上海焚香換帖,義結金蘭。從此張靜江更以裏兄的身份對蔣介石備加關照,而蔣介石也對張靜江頗為倚重。後來蔣介石當上了黃塤軍校的校長後,張靜江很快成了他右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成了他的靈魂。張錚江也由此擔任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代理國民政府主席等職。

藏的活佛很靈,使張掙江忽然大徹大悟。大徹大悟的張靜江,最後還要為莫幹山辦一件亊:造電機。然而終因黃郛的反對沒有成功。

1935年8月印光法師到上海,張靜江專程登門拜訪。這一訪使他真正找到了空門之中的歸宿。1937年日本進犯南京,張靜江全家從上海乘輪船至香港。1938年8月他們離開香港赴歐洲,繼而前往美國紐約定居。

在紐約張靜江默默地度過了四五年時間。然而這個命中注定苦於奔波、喜歡勞碌的人,在他65歲(1942年12月)又幹出了一件展驚世界的大亊,這大亊便是他在紐約的寓所裏,召開了第一次“世界國際社團同盟”大會,該會旨在向各國政府呼籲和平。美國、法國以及南美各國國際社團代表出席了會議。張諍江被推選為大會主席,由李石曾代為主持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主持了閉蒂式。這是張靜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享有在國際上從亊公眾亊業的榮耀,也給他一生劃上了一個最輝煌的旬號。

寫到這裏,我真的被張靜江的人格力量與超常的魄力和才幹感動了,他好像進入了我的心裏,使我晚上都能在夢裏遇見他。

他在68歲那一年因痼疾雙目失明了。雙目失明的他在聽到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的消息時,感到一陣由衷的欣慰,畢竟他念著祖國的故鄉,但不知道他有沒有念著莢幹山的這棟靜逸別墅?

1948年5月,蔣介石就任總統,聘他為總統府資政。可這時候的張靜江身體已一天不如一天,這個官位對他來說已沒有什麼意義了。

1950年9月3日,張靜江病逝於紐約,終年74歲。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蔣介石等都紛紛電唁,並給遺屬彙寄治喪費。蔣介石也許有愧於對張靜江晚年的冷漠,強忍著失去大陸後的苦痛,親自為張靜江主持追悼會。9月16日,台灣“國民政府”還對其明令褒揚。6年後,張特江80誕辰紀念會上,蔣介石又為其題詞:“毀家紓難,以從亊革命,踔厲無前,以致力建設,俠骨親情,高風亮節,一代典型,邦人永式。”這也是蔣介石對張靜江的補償與回報,但無論如何張靜江死後確實極一時之哀榮,也算是一“不錯的結局了。

秀野侍翁,念故山、十年乘隔。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

在莫幹山擁有別墅的各式各樣人物中,我始終認為隻有周慶雲與莫幹山最有情緣,他也是最有文人氣的一個人。他不僅在1927年第一個編著了《莫幹山誌》而且還出資整修劍池、蘆花蕩景點,並築靈鵲亭、天池亭、遊泳池,還在劍池潫布流經之石壁親書”劍池“二字,在上流石上刻篆文”周吳幹將莫邪夫婦磨劍處“等。他不愧為光緒時代的秀才,秀才原本都會做個或大或小的官,可周慶雲放著個”附貢授永康縣教諭,例授直隸知州“的官不去上任,卻做起了生意成為著名的儒商。當然周慶雲成為著名儒商‘絕不是偶然的。

1864年周慶雲出生於湖州南潯的時候,其生父周昌大和養父周昌熾以及叔叔周昌富已經合資在上海集賢裏開設周申昌絲行,並在南潯開設周申昌絲號,從而形成了在南潯收購土絲後,運滬直接售與洋行的外貿通道。這就是他們發家的開端。後來由於養父周昌熾懂英語與洋莊貿絲得心應手,成為上海著名的絲通事,很快致富。這期間他們還創製了一種”輯裏幹經“,此因他們率先對輯裏土絲的改良而得名。客觀上講由於他們的改良,促成了湖州絲業的發展,使輯裏湖絲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