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結婚以後,革命事業必定更有進步,從今可以安心擔當革命的大任……我們的結婚,可以給中國舊社會以影響,同時又給新社會以貢獻。”這充分說明了蔣宋聯姻的政治目的。
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帶著他們二百餘人的保鏢、親隨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莫幹山度蜜月。莫幹山蜜月之旅的接應人,就是蔣介石的義兄黃郛。黃郛當然把白雲山館打扮得喜氣洋洋,他還提早在離509號別墅不遠處增設了一個崗樓。這座樓如今叫做:觀日台。
白雲山館二樓有一個套房,就是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蜜月下榻的臥房與起居室。他們在這裏度著既甜蜜又悠閑的日子,我不知道蔣介石此間有否想到前妻陳潔如?有否受到良心的譴責?應該說蔣介石這個人本來就是很粗魯的不過為了與宋美齡好好在一起,不再罵“娘希匹”,他就要在這個一塵不染之地,修養成一份性情。所以在莫幹山度蜜月,令蔣介石心情十分舒暢。因為婚禮之前他請算命先生卜過一卦,說不久他將重新登台。
莫幹山的初冬,花枝兒依舊爛漫。陽光流淌在山林間,一股微風隨著鳥語花香從樹叢中吹來,使人心曠神怡。蔣介石與宋美齡手挽手徜徉在林間小道,甜蜜的日子才剛剛開始,看什麼都是美好的。尤其是蔭山間的毛竹特別粗壯,株株都有二三丈高,碗口般粗,一派茂林修竹,比廬山的竹林茂盛多了。宋美齡喜歡竹,她畫的竹有特別的水準,這是眾人皆知的。
白雲山館左邊沿階而下,是一條蜿蜒的山道,長長的山道就格外顯出了白雲山館非同一般的氣派。想當年喜歡遊山的蔣介石與宋美齡,也沒有放過走一走這條長長的山道。一天他們從這條山道下來,宋美齡看見有一種花長得很漂亮,就問陪同的向導:“這是什麼花?”向導說:“這是美人茶。”宋美齡聽了很高興,就要求讓她親手把這棵美人茶移哉到黃郛後院的旄天舞池邊。如今這棵由宋美齡移哉的美人茶,已長得枝繁葉茂,花朵兒開得鮮豔。
說起白雲山館後邊的那個露天舞池,就是當年宋美齡教蔣介石跳舞的地方。宋美齡自1907年至1917年,在美崗亭國整整留學10年,她的生活習慣、舉止言談等各方麵相當美國化,她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也都打上了深刻的美國烙印。所以她的爵士舞、帕斯舞、絲林舞、搖滾舞都跳得別致又淸新活潑,讓蔣介石大開眼界。
那天我們來到白雲山館舞池邊時,仿佛音樂正從樂池響起,我感受著當年宋美齡跳舞時的感覺。那棵被移栽了的美人茶,仿佛也成了白雲山館的眼睛。人們隻要走上通往509號別墅的長廊,就能一眼看見它。有人說這棵茶樹說明了蔣介石的愛情壽命,遠遠超過了他的政治壽命。此話的確有些道理。正如當年宋慶齡說:“蔣介石與美齡開始並沒有愛情,但是我認為現在有愛情了。美齡真誠地愛蔣,蔣也真誠地愛她。”
三、隱居生活黃郛在莫幹山隱居的6年中,為莫幹山村民幹了不少實事。他在莫幹山腳庾村也有一棟別墅。冬天他就住在山下的庾村別墅,庾村有他50多畝田地。他在那裏造了一個白雲池、一個奶牛場、一個養馬場、一個跑馬場。冬季他習慣早起到跑馬場跑馬,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庾村的早上由於飄墜的山嵐,總是有些迷霧蒙蒙。每天這個時候,馬夫總會準時把馬牽到庾村汽車前麵等待黃郛。這時候的黃郛穿著黑色製服、黑色長筒靴子,戴著黑色水獺帽,披著黑風衣與他的聱衛來到馬兒前。
想象這副行頭,跑起馬來要說多帥就有多帥。黃郛皮膚白,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跑起馬來就顯露出他的將軍本色。且具有將軍本色的他,還是個孝子。1928年底他隱居莫幹山不久,就為紀念母親30周年忌日,築了一個“陟屺亭”(今稱“淸涼亭”)。清涼亭是從庾村攀登莫幹山的門戶,它綠頂紅柱,兀立高峰,是一座中國式雙層四角方亭。若登亭俯瞰山下,水渠縱橫,公路蜿蜒,村落點點,炊煙嫋嫋,遠眺錢塘江亦隱約可辨。
黃郛當年一定看準了這裏風水獨好,才為母親築亭的。沒想到他這一舉措不僅築成了一道風景,而且還成為了一個路標,即:一路通蔭山街,一路通武陵村。
有人說黃郛在山上有一個防空洞,專門用來放貴重東西。其實確切些說那是一個暗道。那個暗道在黃郛居室內,就像當年革命工作者的秘密通道。我猜想這一定是黃郛派人秘密鑿成的,以便不測時逃生。沒想到在他死後第二年,那個當年要“放棄聯俄容共政策”的蔣介石,就與共產黨人周恩來、潘漢年在他的白雲山館進行國共談判了。
1931年黃郛自發起並集資興建了“莫幹山講經堂”後,又發起組織了“莫幹山公益會”,並當選為常務董事。1932年他在庾村創辦了莫幹山小學,讓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
莫幹山小學設有農事實習場(含蠶種場〕、造林場、苗圃、花園、畜牧場等。這是一所高級鄉村小學,學生除了上課讀書,還可以參加實踐勞作。小學大門口,黃郛還建築了一棟藏書樓〈據說是為了紀念其父親造的藏書樓如今依然安在,隻不過它早已不藏書了。它的門口雜草叢生,不遠處現代紅磚石柱也添了幾個,而莫幹山小學早已是現代化三層樓校舍了。
那時候黃郛隻要住在庾村別墅,就會抽空招待一個小學教職員工。當談及小學所屬農村改進會設立醫診計劃,並設想改變一些中國農村的落後狀況時,他對他們說:“有人隻知貪圖吃喝玩樂,做官發財謀私欲,以20元一月的工資看不起,不願在農村做真正的工作。沒有責任心的人,不足取。”接著他勉勵大家:“隻要努力於國家的工作崗位,改變社會形勢,不會沒飯吃,沒屋住,沒錢用的。”
1933年初已隱居6年的黃郛,作為一個政客說實在的也有點悶。於是決定自己建築一棟別墅。白雲山館圍牆外一片空曠的場地,是他早已購買的山地。他要自己設計一棟取暖設備較好的別墅,以便可以冬天也住在山上。
接下來黃郛自己設計了一棟像車廂一樣長長的別墅,上麵有四五個暖壁爐煙囪,承包給一工匠頭頭,讓他們務必按照他設計的去造且要選用青色的花崗岩,與509號別墅基本配套。
然而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機,正當黃郛把全部心思投入建築511號別墅時,蔣介石忽然命令他北上。盡管隱居期間蔣介石對他有過多次征召,曾任命他為駐德、英公使和江蘇省政府主席等要職,但他都一次次婉言拒絕了。不過這一次非同以往,這一次是蔣介石的命令。黃郛也寂寞久了,想出去解解悶了。於是他立馬奔赴北平,上任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說得實在些,就是北上幫助蔣介石收拾長域抗戰失敗的殘局。這一點黃郛作為蔣介石義兄,很夠義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