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細節感動心靈?(2 / 3)

會,打個盹,醒來後體力和精力得以恢複,突然奮力一搏,反而

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時,你也許便會像那條繃斷釣

線的大魚一樣,自由了。

與釣魚的道理類似的是擰水龍頭,一個有過這樣經曆的人告

訴我們——

我的水龍頭漏水,請水電工人來修。檢查後,工人

告訴我,漏水是因為裏麵的橡皮圈磨損,使它無法擰

緊。

工人把新的橡皮裝入、重新扭上龍頭後,對我說:

“以後關水不要擰得太緊,太緊會擰壞橡皮圈,稍微鬆

一點,水反而恰恰止住了!”

原來如此——!

從擰水龍頭那兒我得到了啟發,從那以後,每次我

管教孩子,都會想到水電工的那句話。過嚴的管教,隻

可能造成孩子的習以為常、陽奉陰違,甚至逆反心理,

當孩子把打罵都看成家常便飯時,問題反而更多了。

怎麼樣,看了這兩個例子,你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寵愛與溺愛的差別

嚴父慈母,父母愛護子女可以理解,舐犢情深麼。可是,很

多母親對子女的感情是溺愛而不是寵愛,而這麼做的結果絕大多

數是遭到子女的以怨報德。

我在市“文聯”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很粗心的女同

事,她幹什麼事都大大咧咧的,說話也是粗聲大嗓的,

做事更是風風火火的。當時她的丈夫在北京工作,她和

女兒在上海,女兒上中學了,還什麼家務事也不會做。

有一次在“作協”大院我們辦公室的門口,我還看見她

給女兒係鞋帶,她俯首帖耳的樣子,她女兒則趾高氣揚

的樣子,那副情景宛如仆人和公主。這讓我很驚訝,因

為這樣寵愛女兒的母親,我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樣做是

很不利於小孩的健康成長的。給女兒係鞋帶這個細節讓

我深感她的寵愛變成了溺愛,讓我堅定不移地相信,她

女兒日後會背叛她。

果然,前不久傳來有關她們母女的消息,說是女兒

不但不肯聽母親的建議,報考母親推薦的大學,還在大

學畢業後旋即南下廣東,還寫來了很絕情的信,和母親

徹底決裂,斷絕了母女關係。母親自然很傷心欲絕,為

女兒無情無義的作為,為自己以往的艱辛付出。她實在

不明白:為什麼艱辛付出換來的卻是女兒的無情無義!

為什麼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人的孩子多豪奢?我的一個

同學跟我意味深長地說過:“一個國家,再窮不能窮了教育;一

個家庭,再富不能富了孩子。”這也就給古話“自古雄才多磨

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做了最好的注解。物質條件太好,就會養

成小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俗話說“眼皮總是朝下眨的”,這話的意思是“父母都是疼

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疼愛可以,寵愛也未嚐不可,但不能

溺愛,溺愛不是愛,而是害。一位有名的心理學醫師曾經告訴我

這樣一個事例——

一次,他應省“婦聯”之邀,去參加一個關於母親

和兒女教育的大型義務谘詢活動,活動於一個周日在省

會城市的一個巨大的廣場舉行。一早,就來了很多帶著

兒童的家長。一個五十多歲的女家長擠進人群,氣喘籲籲地坐下來,問張醫師她女兒為什麼到了高中畢業的時

候還不會燒飯、洗衣服,而她早在讀小學時就很擅長

了。

張醫師聽了這個問題笑了,但他立即止住了,他不

能給前來谘詢的家長不嚴肅的印象。他反問這位家長:

“你是不是一度隻要你女兒學習好呢?”“是啊,”家

長回答,有些不解地望著張醫師。

“那麼,你是不是很小就必須學會做家務,而你的

女兒不必呢?”張醫師再問。

“是啊,我們那時候孩子多,父母管不過來,都是

自己照顧自己。”家長回答。

“你是不是在你女兒讀小學的時候還喂她吃飯、上

初中的時候還送她去學校呢?”張醫師繼續問。

“是啊,小孩子小,讓她自己去我們不放心。”

接下來,張醫師又問了一些問題,然後突然問這位

家長:“你女兒的學習成績是不是很不好呢?”

“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家長很驚訝,覺得張醫

師是她肚子裏的蛔蟲。

“你是不是出了讚助費讓你女兒讀的高中呢?”

“是啊,出了,怎麼啦?”家長更驚訝。

“你趕緊回家準備一大筆錢準備給你女兒讀自費大

學吧。”張醫師再也耐不住性子了,說話的聲調提高了

不少。

張醫師告訴我說,他既沒去學校或社區調查這個家長的狀

況,他當然也不是這位家長肚子裏的蛔蟲,但僅憑這位家長在她

女兒讀小學的時候還給她喂飯吃這一細節就可以斷定,她是個溺

愛孩子的家長,這樣的家長是教育不好子女的。

令人可氣而感到可悲的是,諸如此類的家長還為數不少呢!

此前不久,北京的一家大報披露了一件小事情——

一位母親為其兒子傷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專家。

專家問,你的孩子第一次係鞋帶是不是打了死結,

您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母親點了點頭。專

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洗碗時弄濕了衣服,您是不是不再

讓他走近洗碗池?母親點頭稱是。專家接著說,孩子第

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個小時,您嫌他手腳

笨,對嗎?這位母親驚愕地看了專家一眼。專家又問,

孩子大學畢業找工作,您又動用了自己的關係、使用了

自己的權力?這位母親更驚愕了,從椅子上站起來,湊

近專家問:“您怎麼知道這一切的?”專家說,從那根

鞋帶知道的。母親問,我以後該怎麼辦?專家說,當他

生病的時候,您最好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您

最好給他準備好房子;他沒有錢的時候,你最好給他送

錢去。這是您今後最好也是最無奈的的選擇。至於別

的,我無能為力。

聽完專家帶有無奈而有點火藥味的話,這位母親也覺得無奈

和傷心,可是,出了窯的磚頭——定了型了,她能怎麼辦呢?早

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張醫師說得很對:溺愛隻能把子女培養成溫室裏的花朵,這

樣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更經不起霜雪冰雹。他們隻能是觀賞

植物,而成不了棟梁之材。

兒童教育和園丁工作一樣,需要從小就注意細節,隻有抓住

了細節,把握了細節,才能在宏觀上取勝,才能取得成功。慈母

多敗兒,寫到這裏的時候,這句古話突然從我的腦子裏蹦了出

來。

原諒而不是忘記

在婚姻生活中,和感情有關的事對於夫妻雙方是刻骨銘心

的。那就像刀刻劍劃的一般,深入肌膚甚至骨髓。因此,是難以

忘懷的。所以,最妥當的處置方法是原諒,原諒是夫妻生活的良

藥。

在美國故事片《不道德的愛》中,一對戀人因為結

婚的錢款發愁。這時候,一個富豪登出廣告,願意出一

百萬美元與一個姑娘共度一夜。女孩見了這個廣告很是

心動,但她不敢說出口,這時候,男孩也看到了這個廣

告並怦然心動。兩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通過這個辦法

籌錢結婚,女孩擔心男孩事後後悔,埋怨她因錢失身,

男孩就向她保證,拿到錢後就忘了這事,好好過日子。

於是,女孩就按照廣告上的信息,打了電話,並按

照富豪說的地址找上了他的家門。

然而,那一夜之後,這對戀人之間就不斷鬧矛盾,

有時候甚至吵得臉紅脖子粗。男孩抱怨女孩為了錢不顧

廉恥,女孩則抱怨男孩作為男人不能給自己心愛的女孩

以物質保證……公說婆不對,婆說公武力,總之是不得

安寧。實在吵得不可開交之後,兩個人一致認為是這筆

錢破壞了他們美好的感情,一致認為應該將這筆錢——

他們婚姻的罪魁禍首——捐給慈善機構。因為,這件事

發生了,不管怎麼樣,是不會被忘記的,兩個人所能做

的就是原諒——原諒自己做出應征決定時的草率和粗

糙。

那以後,兩個人又和好如初了。

碗打破了,可以鋦上,但即使鋦上了,裂縫還是有的,哪怕

是再高的高手,哪怕鋦得再好,縫隙也是難免的。所以說,婚姻

生活的關鍵是互相原諒而不是忘記。也就是正視那條縫,而不是

睜著眼睛說沒有縫。

朱先生和他夫人劉女士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他們

的結合——據他們自己宣稱——是“互補的結果”。新

婚燕爾,兩人出雙入對、幾乎形影不離。然而,這種如

膠似漆的甜蜜生活經不起夫妻雙雙下崗的打擊,經濟拮

據引起的洪水衝決了感情築就的堤壩。兩人開始鬧矛

盾,互相找茬。末了,還拿孩子當出氣筒。

自從下崗以後,兩個人的日子完全變了個樣兒,是

大吵三六,小吵天天有。因為學曆低、缺乏技能,一時

找不到工作,兩個人更是脾氣暴躁,仿佛幹柴烈火,一

碰就著。

一天,兩個人說著說著就又吵起來了,吵著吵著就

又打起來了。而且,這回打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厲害,

不但把碗摔碎了,把電視機也砸壞了。推推搡搡中,劉

女士的眼角也被老公一拳打成了“熊貓眼”。

這回,劉女士覺得再也過不下去了,說什麼也要離

婚。可朱先生怎麼也不同意。劉女士於是采取婚內“離

婚法”——和老公分居了!

那以後不久,朱先生就找到了工作,在一家百貨公

司從事銷售。他很珍惜這次再就業機會,刻苦學習,努

力工作,半年後就升到了主管。

這天,劉女士找兒子的筆記本,翻箱倒櫃地沒找

著,找到了老公的抽屜裏,驀然發現談戀愛時她送給朱

先生的一麵小鏡子。鏡子雖然在吵架中被摔碎了,但背

後鑲著的她的照片依然清晰可見。這個發現讓劉女士感

慨萬端,她終於相信老公是愛她的,還是珍惜他們的婚

姻的,前一陣子的爭吵隻是生活的磨難導致的。

認識到這一點,劉女士於是炒了幾個菜,買了瓶

酒,等老公下班回家……

這個例子再次說明,細節喚起了沉睡的記憶,細節彌合了一

對夫妻感情的裂痕。發現丈夫妥為收藏的小鏡子,劉女士的萬端

感慨是可以理解的。無數事實證明,原諒加上理解,夫妻(家庭)

生活就沒有解不開的結、化不開的疙瘩。

章先生和他妻子結婚很多年了,兩個人是典型的上

海人,是那種純粹“過日子”型的夫妻。照常理,這樣

的生活模式也沒什麼不好,但問題是章先生是個文人,

而且是個有追求的文人,在有了一定的文名之後,他一

直孜孜以求出版一本暢銷書。

多年的寫作生涯使得他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對作

品中的人物,他苛求完美;對生活中的人物,他同樣渴

求完美。因此,對家庭生活他也總是帶著挑剔的目光。

不是指出妻子這兒不對,就是說她那兒不妥當,或者希

望她這樣這樣,那樣那樣。

剛開始說的時候,妻子不以為意,以為他仍然沉浸

在作品的情節之中不能自拔,也就沒當回事。說得多

了,她很生氣,說:“我忙得裏裏外外,你卻口口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