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在看他的破褲子,他自己覺得很難堪,於是便走進一家布鋪買來一塊布頭,回到家叫妻

子為他做一條新褲子。

卜妻量量尺寸,問他:“這條褲子做成什麼式樣啊?”

卜子隨口回答:“我能要什麼樣式的,就照老樣子做唄!”

妻子以為丈夫喜歡那種又髒又破衣服的款式,尋思著:他是不是覺得穿這種褲子很舒

服,而且這一條褲子不夠穿,所以叫我再做一條?不管那麼多了,先按照丈夫的意思做好再

說。

卜妻就認認真真地仿照老褲子的模樣,這裏戳幾個破洞,那裏抹一攤油,弄得皺皺巴巴、

破破爛爛的。花費了不少工夫,總算完成了。

她把褲子捧到卜子麵前,得意地說:“滿意吧?同老褲子一樣的樣式。”



說話一定要說清楚,馬虎不得,尤其是大事情,如果一句話沒交代清楚,很

可能使自己傾家蕩產。

塞翁失馬

古時候,有個地方叫塞上,這個地方離匈奴很近。在離塞上不遠的地方,住著一個愛好

養馬的人,人們都稱他為塞翁。

有一天,塞翁的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鄰人們都替他惋惜。

塞翁卻說:“跑丟了馬這件事,看似是壞事,怎知道這不會成為一件好事呢?”鄰人們聽了

都感到塞翁為人很豁達。

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又跑回來了,並且還帶來了一匹匈奴的駿馬。鄰人們知道了這個消

息,又都來慶賀。

塞翁並沒有表現出特別高興的神情,反而說:“多得了一匹馬,看似是好事,怎麼知道這

不會變成一件壞事呢?”

家裏有良馬,他的兒子非常喜好騎馬,但技術卻不甚高明。自從得到這匹匈奴駿馬,他

的心裏就一直癢癢的,總想騎著馬去兜風。他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就背著父親去騎這匹

馬。這可就闖出禍來了——兒子墮馬摔斷了腿,鄰人們都來慰問。塞翁並不特別傷感,又

說:“我兒子摔斷了腿,看似是壞事,這未必就是一件壞事。”鄰人們都感到不甚理解。

過了一年,匈奴兵大舉入侵,附近的青壯年幾乎都被官府抓去當兵了,而且大多都在抗

戰中犧牲了。塞翁的兒子卻因跛腳未能出征,和父親一起保全了性命。



生活中可能暫時雖有所失,後來卻因此而有所得,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

轉化的。

孔子絕糧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途中潦倒在去陳國和蔡國的半路上,連野菜湯也喝不上,七天

未吃到一粒米飯,餓得沒有辦法,隻好白天睡大覺。

他的弟子顏回出去討了一點米回來煮給他吃。等到剛要煮熟的時候,孔子聞到飯番,就

準備起來,可他卻從眼睛的斜縫裏望見顏回從鍋裏抓起一把吃了,孔子假裝沒有看見。

過了一會兒,飯煮熟了,顏回端著飯送給孔子吃。孔子站起來說:“今天我夢見我死去的

父親,飯要是幹淨的話,我來祭奠他。”

顏回說,“不行,剛才有煤灰掉進鍋裏,我覺得扔掉可惜,就把它抓起來吃了,這飯不幹

淨。”

孔子聽了感歎地說,“我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也不是完全可以信賴的,我所依靠

的是心呀,可是心也還不足以完全依靠。弟子們要記住:認識了解一個人真是不容易啊!”



眼、耳、口、鼻等獲得的感覺材料,固然是認識事物的起點,但確是不能全

信的。隻有把感覺材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認識才會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