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先後,事物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如果違背現實規律,舍本
逐末的話必然是要失敗的。
攜技去越
春秋時期,魯國京城裏住著一對夫妻,男的會編一手好草鞋,女的織得一手好麻布,兩口
子兢兢業業,日子過得還不錯。
他們經常聽人說越國那個地方是魚米之鄉。
有一天兩口子就收拾了家什行李,準備搬到越國去生活。鄰居看見了,對他們說:“搬到
越國去,就怕你們會窮得揭不開鍋蓋。”
兩口子不高興地說:“瞧你說的,我們夫妻倆會編草鞋,會織麻布,又省吃儉用,不發財才
怪呢。”
鄰居說:“草鞋是幹嗎用的?穿的,可是越國都是水鄉,越人從小就光腳板走路,不用穿
鞋。麻布是幹嗎用的?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國時有暴雨,越人個個蓬頭披發,從來不戴帽
子。”
兩口子愣愣地問:“是真的?”
鄰居笑著說:“還會有假?你們手藝固然不錯,可是去到一個用不著這種手藝的國家,不
窮得肚皮打鼓才怪呢。”
幹任何事情都不能閉著眼睛不顧客觀對象。一切知識、才能、技藝都要符
合社會實踐的需要,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彭幾剃眉
彭幾是一個喜歡崇拜名人的讀書人。
有一次,他初次看見宋朝大文學家範仲淹的畫像,連連拱手說:“敬佩,敬佩新昌布衣彭
幾拜謁!”
然後,他把畫像仔仔細細端詳一番,深有感觸地說:“一點不錯,有奇德的人,相貌也一定
是特殊的。”
接著,他取出鏡子對著麵孔左照右照,又捋捋自己的胡須得意地說:“大體上是同範公相
像的,隻是我的耳朵裏少了幾根毫毛。不過這不要緊,再添幾歲年齡,自然會長出來的。”
後來,他到廬山遊玩,在太平觀裏看見唐朝名臣狄仁傑的畫像,連忙敬禮說:“宋朝進士
彭幾拜謁!”拜罷,他又對著畫像仔細研究起來。他發覺狄仁傑的眉毛與凡人不同,分枝的眉
梢直插到鬢邊,他牢記在心,回到家裏就用剃刀,何笑之乎?
我們在學習別人長處的時候,首先應該注意事物的內容,而不要隻注意形
式而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
治駝背術
從前,山東平原城裏有位醫生開張營業,自稱善治一切佝僂曲背,不管他背駝得像角弓,
或腰彎得像大蝦,一經治療,馬上就直,而且手術簡便,價錢公道。
有個人背駝得直裏六尺,橫裏八尺,聽說竟有這等神醫,就吩咐家人連忙準備厚禮,前來
求治。
醫生吩咐他脊背朝天,伏在地下,他就照著醫生的吩咐做了,醫生見到他趴在地下,然後
對他說:“趴好了,別動,否則到時候就治不好了。”
說完就跳上背去狠命踏將起來。駝背痛得殺豬一般號叫,嚷道:“啊喲喲,要踩死我啊!”
這位醫生邊踏邊說:“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白白寫著專把駝背弄直,至於你的死活同我
有啥相幹?”
隻管解決眼前的、局部的次要問題,而根本不管是否會妨害長遠的、全局
的主要方麵,這種就事論事、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總是要敗事的。
卜妻為褲
從前,在鄭縣這個地方,住著一個名叫卜子的人。
他平時很不講究穿著,經常是穿著一身破爛的衣服就出去了。
有一天,他還是和平時一樣穿著一條又髒又破的褲子去街上趕集去了,走到集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