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那麼,你身邊的朋友仍然會接受你。

掩耳盜鈴

戰國時候,晉國有一個姓範的,他們家比較富裕,一年到頭不用去種糧食,但是卻有飯

吃。

他們家的大門上掛著一隻非常漂亮的門鈴,有個村裏的無賴見到後,就想把它搞到手。

可是不管是誰隻要用手一觸門鈴,它就會發出“丁丁當當”的聲音,所以要偷它是很不方

便的。

這個想偷門鈴的人也很懂得這點,站在門外踱來踱去,一直想不到一個好辦法能在偷鈴

的時候不讓它響。

忽然,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了:鈴響所以會惹出禍來,隻因為耳朵聽得見,假如把耳朵掩起

來,事情不就好辦了麼?

想到就做,他先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就放大膽子去偷那門鈴。

可是他剛一動手,門內就有人跑出來大喊捉賊,因為門內的人並沒有掩耳朵,還是聽得

見鈴聲的。



以為隻要自己的感覺不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也都不存在的人是自欺欺人

的蠢人。



心中無妓

北宋時期,有兩個著名的理學家,他們是兄弟兩人,一個叫程顥(號明道),另一個叫程頤

(號伊川),世稱“二程”。

有一天,他倆應邀參加一個朋友家的宴會。酒席上,有幾個花枝招展的歌妓彈彈唱唱,

正在給客人勸酒。程頤看不慣,拂衣而起走開了。程顥卻若無其事,大碗酒肉,盡歡而散。

第二天,程頤跑到程顥的書房裏,還餘怒未息,有責備老兄之意。程顥看著弟弟那副一

本正經的樣子,嗬嗬笑著說:“你還記掛著那件事麼?昨天酒宴上有歌妓,我心中卻沒有歌

妓,今天我書房裏沒有歌妓,可你的心裏還滿是歌妓。”

程頤聽了低頭一想,自愧學問和修養的水平還實在趕不上哥哥。



在生話中總是客觀存在著善與惡、美與醜的鬥爭,對醜惡的事物一味躲

避,並不是聰明的做法,關鍵在於從思想上戰勝。

齊侯之鞋

春秋時期,齊景公從魯國請來一個鞋匠,為他特製一雙鞋子。這雙特製的鞋子,非常得

漂亮,鞋帶是用黃金做的,用白銀鑲邊,再綴上珠寶,用美玉裝飾鞋頭,鞋的長度足有一尺。

齊景公認為隻有這雙特製的鞋,才與自己這個擁有萬輛兵車大國君主身份相稱。在一

個大冷天的早晨,他穿著這雙特製的鞋上朝處理政事。

宰相晏嬰上朝來了,齊景公很尊重這位三朝元老,想起身去迎接。由於穿在腳上的這雙

特製鞋太重,他邁不開步,僅僅能抬抬腳。

他問候晏子說:“相國,外邊的天氣很冷吧?”

晏子看到齊景公穿的鞋子讓他邁不開步,就借機勸諫說:“君侯怎麼問起天氣冷不冷呢?

古代聖人製作衣服,要求冬天衣服做得又輕又溫暖,要求夏天的衣服又薄又涼爽。現在君侯

腳上的鞋子用金銀珠玉做成,冬天穿起來冷上加冷,而且鞋子沉重得超過了腳的承受能力,

這就違背生活常理了。這雙鞋是誰為君侯製作的?”

齊景公說:“是從魯國請來的鞋匠製作的。”

晏子說:“臣以為魯國的這個鞋匠有三大罪狀,請允許臣講。”

景公說道:“他給寡人製鞋,費了很大的精力才給寡人製成這麼漂亮的鞋子,而他得到的

獎賞還不夠這雙鞋子的百分之一,寡人還嫌賞他的不夠,相父為何說他有罪呢?”

晏子說“魯國的鞋匠不知道季節的寒暖變化,不知道腳能承受的重量。違反生活的常理,

這是他的一大罪狀;做鞋不按常規操作,做出這雙不倫不類的鞋,使我們君侯受到天下各國

的嘲笑,這是他的第二大罪狀;耗費錢財,對國家沒有功效,招致老百姓的怨恨,這是他的第

三大罪狀。臣請求主上立即下令,把他逮捕,交給司法官員按罪論處!”

齊景公覺得魯國鞋匠製作這雙鞋很不容易,堅決要求放過他。

晏子也很堅持自己的態度,堅決不肯放過魯國的鞋匠。

景公說:“寡人真的不明白他究竟錯在哪裏,這雙鞋是寡人讓他做的,你要處罰就處罰寡

人吧,但請相父饒了那個無辜的鞋匠。”

晏子堅持說:“不可以。我聽說,為做善事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應該受重賞;為做壞事

而使自身受苦的人,他的罪惡更重。”

齊景公無話可說了。

晏子退出去,直接向職官司法的府衙走去,到了那裏就命令那兒的官員立刻將魯國的鞋

匠逮捕,派人把他押解出境,永遠不準他進入齊國境內。

從此,齊景公脫下了這雙鞋,再也不穿它了。



隻知追求奢華而不注重實用,以至於違反生活常規,是十分愚蠢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