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妃子們做猜謎遊戲,楚莊王玩得十分高興。他靈機一動,決定
用猜謎語的辦法,在遊戲歡樂中暗示楚莊王。
第二天上朝,楚莊王還是一言不發,這位右司馬陪侍在旁。就在莊王準備宣布退朝的時
候,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奏王上,臣在南方時,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
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隻鳥叫什麼名呢?”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
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沒飛翔,但是一旦飛翔起來就能高衝雲天;雖然沒鳴叫,但是一
旦鳴叫起來,那聲音一定驚人。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莊王覺得大臣們要求富國強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頓朝綱,重振君威的時機已經
到來,半個月以後,楚莊王上朝,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
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幹的讀書人當官參
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
國內政局好轉,於是便發兵討伐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又出兵討伐晉國,在河雍地
區,同晉軍交戰,楚軍取得勝利。
最後,在宋國召集諸侯國開會,於是楚國便代替了齊、晉兩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那些平時不露聲色、大智若愚的
人在關鍵時刻卻能做出驚人之舉。
囊螢和映雪
晉朝的時候,有個窮書生名叫車胤,家貧買不起燈油,夜裏讀書,就捉螢火蟲裝在紗袋裏
照明。還有一個人名叫孫康,冬天常常站在雪地裏,利用白雪的反光讀書。
於是,這兩個人苦學的名聲被人們到處傳頌,大家都把囊螢和映雪作為學習的典範。
有一天,孫康去拜訪車胤,正好車胤不在。
孫康問家人:“主人到哪兒去了?”
家人回答:“到河邊捉螢火蟲去了。”
過了幾天,車胤回拜孫康,隻見孫康背著雙手閑站在庭院中。車胤問:“你怎麼不讀書
呢?”
孫康仰頭看天說:“我看今日這個天色,不像要下雪的光景。”
名和實應該是統一的。但有些人做出了某種成績以後,在名譽麵前飄飄
然,變得隻圖虛名,不務實際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偷金
從前齊國有一個人,由於從小家裏就很窮,所以整天想著能夠得到一塊金子。
一天清早起來,他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把衣服穿得整整齊齊,趕到集市上,看到
一家金店,於是就走了進去,伸手拿了一塊金子回頭就跑。
店裏的老板見到他光天化日並且有很多人圍觀的情況下,竟敢伸手拿金,便喊了起來,
店鋪裏的人很多,所以沒費什麼勁就把他給拿下了。
把他捉住後,店鋪老板責問他說:“當著這麼許多人,你竟敢偷的金子?你的膽子可真夠
大的。”
那個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隻看見金子,沒有看見人!”
頭腦裏充滿了極端的個人主義,看問題總是片麵的,因為一個人的思想方
法和他的立場、觀點是分不開的。
一葉障目
楚國有個人家境破落,生活貧困。妻妾都勸他讀書考取功名,但是他嫌讀書太累,不想
讀;妻妾又勸他去地裏幹活,秋後豐收也可以用來賺錢,可是他又害怕辛苦,不去好好勞動,
整天就躺在床上想著能發一筆橫財。
有一天,他閑來無事,就拿起一本叫《淮南子》的書看。據說那是一本很神奇的書,它可
以讓人成仙。他翻著翻著,就在書裏翻到這樣一段話:螳螂捕蟬,全靠有樹葉給它遮身,人要
是得到那片樹葉,就可以用來隱蔽身形,誰都看不見你。
這短短幾句話就很讓他心動,他心想:如果真的讓我找到這片樹葉的話,那我就可以去
偷銀子,而且別人也發現不了我,到時候,我就能發大財了。
於是,他丟下書,跑到樹林裏仰頭張望,想要找到一個螳螂隱身的樹葉。找了好半天,總
算給他發現有一隻大螳螂躲在一片樹葉背後,舉起雙臂朝蟬撲去。他急忙攀上樹杈,伸手去
摘那片樹葉。可是由於心慌,樹葉落到地上。地上原來就鋪著厚厚一層落葉,他無法分辨,
隻好幹脆把地上的樹葉統統掃回家,竟裝了滿滿幾大鬥。
他回到家以後一片一片地試驗。他舉起一片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的妻子說:“你
看得見我嗎?”
妻子正忙著織布,回頭說:“看得見。你這是幹嗎?”妻子被他這奇怪的舉動搞得莫名其
妙。
“不要你多管。”他換了一片樹葉又問,“還看得見我嗎?”
“看得見。”
從正午一直到日頭偏西,楚人不停地揀起樹葉問妻子。到最後,妻子實在厭倦不堪了,
隻好隨口回答:“看不見了。”
這一下,楚人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真的找到了螳螂隱身的那片樹葉,高興極了,連忙拿著
這片樹葉,徑直朝市場跑去。市場上車水馬龍,十分熱鬧,各種各樣的貨物,應有盡有。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