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很可能就丟掉了。”山羊說完,接著又嚴肅地講了許多道理。
“孩子,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山羊最後說。
大鳥笑著表示接受。老山羊走開後,大鳥就對身邊的螞蟻說:
“倚仗胡子長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還不是在這裏讓狼給吃了嗎!”
好為人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否定別人的智慧與能力,很有可能引起別人
的反感。如果要教訓別人,最好能夠以身作則,否則就是坐而論道的空談。
驢子與主人
驢子每天都要為自己的主人——農夫幹活,任務很是繁重,但是農夫分給它的飼料卻很
少,有時累了,根本就吃不飽。於是,驢子跑去請求宙斯,它說:
“請你讓我離開農夫吧!我忍受不了這種超負荷的壓力和這樣苛刻的雇主。我想換一
個新主人。”
於是,宙斯答應了它的請求,把它賣給了一個陶工。陶工安排驢子從野外搬運沉重的黏
土,並把製造好的陶器運送到集市上。陶工一直都在製陶,於是驢子也跟著不停地搬運,它
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勞累。
驢子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於是又請求宙斯再給它換一個主人:“這次你一定要給我換
一個既受主人重視又很輕鬆的地方!”於是,宙斯又把驢子賣給了一個皮匠。
它一到皮匠那裏,看到裏麵的情形就後悔不已。主人倒是很器重它,那是因為驢子有一
身好皮。驢子痛苦地說:“我真不幸!留在以前那些主人那裏該多好啊!現在連我的皮都得
交給這個人了。我早應該明白到哪裏工作都是要吃點苦的。”
任何工作都要承受一定的壓力,需要吃苦精神,如果沒有,那你就注定要
不停地尋找和嚐試,最後的結果是你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集體與個體
有一天,眼睛、鼻子、嘴巴、眉毛聚在一起開會,前麵三位故意與眉毛過不去。
“眉毛有什麼用?憑什麼要在我的上麵?我眼睛可以看東西,如果我不工作了,人們連
走路都會發生問題。”眼睛說。
“眉毛算什麼?怎麼可以在我的上麵?我鼻子可以闖各種氣味,如果我不工作,飲食就
沒有味道。”鼻子也不服氣地說。
“五官中要算我嘴巴最有用。我如果不吃東西,誰也別想活。我應該在最上麵,眉毛最
沒有用,應該在最下麵才對!”嘴巴毫不示弱地說。
眼睛、鼻子、嘴巴,都向眉毛憤怒討伐。
眉毛聽後,想想覺得也對,低下頭說:“你們大家說得很對,我確實是最沒有用的,我就在
你們下麵吧!”
群體是由個體構成的,每個個體都在群體中發揮著作用。隻有互相協作,
各自貢獻一份力量,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學步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樣子八字朝外,搖擺蹣珊,十分難看。
當地有一個年輕人,從小在這裏長大。在他小的時候還不覺得,後來等他長大了就覺得
這裏的人走路的姿勢實在是太難看了,所以就想學習一下走路。後來,他聽說趙國邯鄲人走
路的姿態相當優美,於是就跋山涉水前去學習,年輕人風塵仆仆地來到趙國首都邯鄲。
來到邯鄲,隻見繁華大街上,果然這裏每個人走路的姿式都十分優雅,走起路來,不緊不
慢,神態大方,一抬手一舉足,都顯示著高貴的風度。
年輕人自慚形穢,連忙看路上的行人模仿起來。人家邁左腳,他跟著邁左腳;人家邁
右腳,他也跟著邁右腳。可是學了幾天,怎麼也學不會,而且越走越別扭。年輕人心想:一定
是因為自己的惡習太深了,不徹底拋棄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學不好新姿式。
於是,這位小夥子從頭學起;每邁出一步都要仔細推敲下一步的動作,一擺手、一扭腰都
要認真計算尺寸。
他學習得很刻苦,每天都廢寢忘食。來到邯鄲3個多月,每天都在不停地練習,雖然如
此,卻始終沒能學會邯鄲人走路的姿式,反而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樣子也忘了個精光。當他要
回燕國的時候,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先邁哪條腿,隻好在地上爬著回去。
學習別人的長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模仿,不僅學不到別人的
本領,反而會丟掉自己的長處。
思與取
從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誇氏國。
這個國家裏有一個道德、學識都出類拔萃的人,國內的很多讀書人有什麼不懂得地方就
拿著書本去問他,他經常為這些讀書人解答難題,沒有不知道的;還有人向他請教琴棋書畫
等技藝,他沒有不嫻熟的。
從古至今的郡縣設置與廢棄、國勢的興衰、政策的對錯等等,他沒有不通曉其中緣故的;
諸子百家的學說和各種離奇古怪的傳說,他都能講得頭頭是道,可見他是個博學多才、見解
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的鄰居對他說:“您這麼有學問,為什麼不去別的國家走走?去教別的國家的
人一些知識,說不定你會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