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已及人、有過必改,勇於自我反省的自我教育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身教示範的品德修養方法。孟子提出並闡述了一整套自己的道德修養理論,突出對道德主體的理想誌向和價值教育,注重道德實踐者的主體作用,強調自我教育,強調道德教育者的榜樣力量和示範作用;提出了“存心”、“寡欲”、“養氣”、“礪誌”、“知恥”、“改過”等道德修養方法。荀子認為理智能夠控製欲望,外在他律道德法則能夠轉化為內在自律道德習慣,後天教育能夠造就完美人格,等等。傳統修養論中重視通過道德自我修養達到理想境界、理想人格,崇尚個人修養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能動性,重視修養過程中知、情、意、行等方麵的統一,以及注重把修養落實在道德實踐中,做到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等道德修養內容和修養方法理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經過曆代誌士仁人的倡導和踐履,成為我們今天進行道德建設,增強現代文明素養的一筆豐富的可資利用的精神財富,我們加強個人品德建設一定要對其進行繼承和發揚。(二)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關於個人品德建設的優秀成果加強個人品德建設離不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對話。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更加開闊的視野,積極借鑒一切有利於促進我國個人品德建設的有益經驗,充分吸收一切有利於提高個人品德的文明成果,博采眾長,使其熔鑄於道德建設之中,使道德建設不僅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沃土,而且適應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西方強調對個人權利的保護與尊重,以愛國主義、合格公民、個性品德教育作為目標,重視個性的健全與和諧發展,公民道德法製化趨勢已形成。當代西方國家在製定法律法規推進公民道德方麵,有不少成功的經驗。例如,為了使“尊老”的美德在全社會推廣,澳大利亞頒布一項法律以建立起一套尊重老人和優待老人的製度。“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小鎮的議會通過法律規定,使用不文明語言者,將會受到傳訊並可能受到罰款500美元或坐牢三個月的判決”,此舉有效地使當地人養成了良好的語言習慣。在道德法製化方麵做得最為成功的當屬新加坡。新加坡政府特別注重利用法律製度保證東方倫理道德特別是儒家道德傳統的發揚。他們製定了數以百計的法律條款來推動社會文明風尚,嚴懲諸如亂拋雜物,隨地吐痰等違背公德的行為。通過立法,規定子女必須照顧和贍養年老的父母。在國家公務員職業道德方麵,製定了從公務員穿著、品行到財產申報等十分詳盡的法律規定,保證公職人員廉潔奉公。國外許多國家的這些成功範例無不說明了道德法製化在良好的道德風尚形成方麵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要善於吸收西方國家道德法製化等優秀的道德建設成果,積極借鑒他們成功的經驗來推動我國個人品德的建設。(三)發揚榜樣的示範帶動作用道德行為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且可以改變。社會學習理論的研究表明,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是模仿學習的結果,對誘惑的抗拒也可以通過榜樣的影響加以學習和改變,榜樣具有替代強化作用,無論是獎勵還是指責都可能戲劇性地影響人們對誘惑的抗拒,而獎勵不良榜樣則可能使他們更快地屈從於誘惑。因此,我們應當充分發揮現實生活中道德榜樣的作用,引導他們從別人的行為及其後果中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提高其抗拒誘惑的能力。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挖掘、樹立、評選和獎勵道德模範,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社會道德建設氛圍,使社會成員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2007年度全國評選道德模範的做法就值得推廣。(四)將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塑造個體的完美人格個人品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進行。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個人品德、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個人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家長要通過自身良好的品德修養、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說過:“社會就是模仿”。孩子具有強烈的模仿心理,家長的榜樣就是無聲的教育。一個人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學校度過,學校要加強對品德教育的認識,要重視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道德實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社會中度過,社會生活猶如一個大熔爐,是我們逐步完善自身品德修養的一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動員社會各個方麵,聯合起來,為道德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讓社會成員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素養。尤其是承擔社會教育功能的職能部門,如大眾傳媒,要發揮其“沒有圍牆的大學”的優勢,積極宣傳全社會的文明風尚,潤物無聲地影響受眾的道德行為。個人品德建設是一項長期、係統的工程,要提高個人品德修養,必須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結合起來,任何一方缺位都會影響教育的效果。我們隻有將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道德建設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五千年積澱的文化傳統將給我們以充分的自信,我們背倚的是五千年的厚重曆史,有先賢為我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過去,有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指針,有建黨8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火熱的生活實踐和豐富的經驗積累相依托,我們自信,我們能夠將我國的道德建設推向一個新高度。
第三篇文化篇 第五章個人品德建設途徑探析(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