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篇 2.德江土家儺堂戲考析(2 / 3)

此外,儺堂戲還重視供奉土家族在德江的幾個大族姓氏的先祖。比如有:張氏先祖是上天之祖玉皇大帝的三撫相公;李氏先祖為上三皇時期,被封為玄中大法師的李老君;入黔楊氏始祖楊再思之四子楊正子楊正豹,被朝廷封為“楊泗將軍”,不僅給他地位供奉,還在戲中編演《楊泗斬鬼》予以頌揚。

三、儺堂戲充滿了土家族人的奉獻精神

土家族人充滿著奉獻,在曆史上曾有過很多為國捐軀的壯舉,與之緊密相連的土家族人的第二大習俗“過趕年”,(在其他民族過年的前一天過年)也一直保留至今。傳說有一年已近年關,家家戶戶忙著備年貨,突然朝廷傳來聖旨,說浙江、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倭寇侵犯(即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日本海盜騷擾的鬥爭。十四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曆史上稱之為“倭寇”。明初開始,倭寇對中國沿海進行侵擾,從遼東、山東到廣東漫長的海岸線上,島寇倭夷,到處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土家官兵為了協助征討倭寇,最遲也得在年三十這天出發。但是,在當時土家族的祖先傳下來一個規矩,即不管一年之中你生在何處,但是年三十這一天晚上必須在家中的堂屋團圓,這預示著一家人來年也是團團圓圓的。因此土家族有“麻雀也有三十夜”的說法。現在一方麵麵臨著國家的安全需要保衛,一方麵又麵臨祖先的規矩不能破壞,怎麼辦?德高望重的族長召集大家來商量,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又不破壞祖先立下的規矩,決定提前一天家家戶戶把家裏的菜飯都端到寨子中的大壩子裏,擺成“一條龍”過一個集體的團圓年,以保證按時出征。這次出征,土家官兵個個英勇殺敵,在民族英雄戚繼光指揮下打敗了倭寇。保衛了國家的領土安全,同時又展現了土家族人不畏強暴,敢於同反動統治者作殊死鬥爭的英勇精神,因此為了紀念這一偉績,土家族人就代代相傳,把過年提前了一天。

儺藝師(即端公先生)在當時經濟落後、文化貧瘠的德江廣大農村可以說是村寨裏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他們非常敏銳地抓住了老百姓崇尚和敬慕英雄的這一特點,把曆史上得到公認的英雄人物編成劇目,穿插到儺堂戲的演出中去,使廣大老百姓更加相信儺堂戲的“功效”。比如:儺堂戲在正堂上掛的“三清圖”,圖上端居於顯赫位置的是三元真人,為西周時期的三個諫官,即《搜神記》中敘述的吳客三真人——唐文明、葛文度、周文剛,他們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忠言直諫,使周朝國泰民安。同時,儺堂戲中的“神”,絕大部分都是曆史上人們敬慕的英雄人物。他們叱吒風雲的事跡在土家人中廣為傳頌,比如:《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能被土老師立戲演唱,就是因為土家人崇尚忠君衛國,雄壯威猛,胸懷坦蕩,一身正氣的緣故。

儺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儺祭鬼逐疫。祭中有戲,戲中有祭,通過儺祭酬神驅鬼,通過戲娛人娛神。再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別具一格的儺麵具化妝來進行表演,每個麵具都有固定的名稱,代表扮演角色的身份,掌壇師視其為神祗。在全堂24個麵具中,每個麵具都代表一位固定的人物,其傳說故事,具有濃烈的神話色彩,愛憎分明,為土家人所喜愛。在這24神中,又有正神和凶神兩大類,每個麵具大都有傳說故事,說明他的來曆。儺戲麵具是根據它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刻劃出來的,如凶神的主要任務是驅邪打鬼,布麵具的形象猙獰恐怖,充滿殺氣。如“先鋒小姐”、“開山莽將”的故事頗具代表性。先鋒小姐崔良玉、開山莽將崔洪是兄妹倆,幼年失散後,哥哥在二龍山落草為寇,妹妹在桃源學道,妹妹路過二龍山前,土地公告誡:“二龍山前茅賊猖狂,唯望小姐多加小心。”並贈給她斬妖劍、捆仙繩。先鋒小姐英姿颯爽地一邊奔向二龍山,一邊唱道:“上坡猶如弓箭手,下坡猶如風送雲,人人都說山有虎,我今偏向虎山行。”崔良玉在二龍山經過陣陣廝殺,活捉了崔洪。一番盤問後,方知是自己兄長,後經反複勸說,崔洪改邪歸正,毅然放火燒毀營寨,隨妹妹去桃源學道。戲劇所提示的主題思想積極、進取、昂揚向上,從國家安定團結出發,替天行道,除霸安良。儺堂戲中的此類人物無不受土家人喜愛。

四、儺堂戲連結著土家人的生活習俗

土家族的儺堂戲屬於我國古代的民間儺戲。古代民間的儺戲是一種群眾性的活動,涉及土家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它們猶如古人遺訓,在儺戲師承的渠道上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仍和許多民俗事務有聯係。壯年夫婦失子,要請土老師“衝儺”;生了病要請土老師紮“茅人”,“衝災消難”;家裏逢凶事,要請土老師“開紅山”;老人過生日,要請土老師“衝壽儺”;……習而成風。儺堂戲對土家族人的許多傳統習俗風情起到了曆史延續作用。

儺戲分正戲和插戲兩大類。正戲為24出,即《尖角將軍》《唐氏太婆》《關聖帝君》《周倉猛將》《開路將軍》《九州和尚》《十州道執》《引兵土地》《開山莽將》《押兵先師》《勾願仙鋒》等;常演出的插戲劇目有:《王大娘補缸》《王二小開店》《王婆賣蛋》《郭老幺借妻回門》《陳幺八娶小》《雪山放羊》《五子認父》等三十多出。這些戲劇具有濃鬱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所表演的劇情與土家族人生活息息相關;經初步整理,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在儺戲中得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