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篇 6.醫改,在月光中前行!
主持人張洋:各位網友下午好,歡迎關注南方網的熱點網談。今天各家媒體的頭版頭條都是同樣的一條新聞,就是咱們的新醫改方案出台了,今天下午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先生做客我們的嘉賓訪談室,廖副廳長對醫改一直非常的關注,您在博客上好像至少有兩次是說預感到新醫改方案即將出台,“臨盆”的感覺,這位網友叫第六感,他說廖副廳長的預感也有不準的時候。開個玩笑。也看得出新醫改方案出台的慎重,想知道您現在的一個心情。
廖新波:其實新醫改何時出台,也就是何時誕生出一個“胖娃娃”是大家所關心的一個事情,昨天一聽說新醫改方案在下午4點鍾出台了,我的心情當然跟大家一樣,非常的激動。其實我的預感並沒有錯,大家仔細地看一下新醫改方案注明的日期是幾號,是3月17號,原來18號的時候預感要臨盆了,最後滯產了,其實是秘密生了下來,隻不過是沒有和大眾見麵,或者說它產生的地點和範圍有限(我在昨天的博文已經暗示)。所以不管怎麼樣,新醫改方案的出台是值得慶賀的!也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昨天一聽說出台,我趕緊回去學習。因為我預測,逃不脫媒體的“騷擾”。
主持人張洋:昨天您是在哪聽說的?
廖新波:昨天新方案還沒有出台的時候,我就在博客掛出一篇暗示文章《醫療切不可因廉價而忽視安全》。
主持人張洋:我看了,昨天下午4點多鍾掛上的。
廖新波:我寫完之後就離開了辦公室,離開辦公室之後有網友發來信息,他說新醫改方案出台了,你要忙了。誰知三五分鍾之後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打到今天還在打。今天有幸跟南方網的網友一起來暢談醫改新方案的感覺和內容,我是非常榮幸的。昨天接到消息之後,可以說我一直忙到今天淩晨三四點鍾,為什麼?因為我要應對媒體,要對我的網友們負責,經過一宿的新舊方案的對比,發現也有很多亮點。首先,感覺到這個方案是非常認真的,對一個標點符號,一個詞,這個詞是否多餘,都是非常嚴格的,當然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主持人張洋:很多網友說一直在您的博客上等著看您出新醫改方案的最新感受,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您更新。(笑)
廖新波:其實大家對我的要求也太過嚴格了,昨天下午4點鍾到現在還沒有24小時,昨天如果早一點出,我就會馬上以我的第一時間的第一感覺跟網友見麵,但是我覺得我不是媒體,我沒有趕那個“集市”。即使是我第一時間談感想,網絡也沒有這個“感覺”,馬上做專題,還是自己原諒自己。況且,我必須是認認真真學習之後才跟大家來談一下這個感覺。
主持人張洋:您當時的第一感覺是怎麼樣的?
廖新波:開始第一感覺我覺得沒有多大的改變,四點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我也看過,《征求意見稿》跟第一稿有不同,但是改變不多,所以我主觀地判斷,新方案在短短的時間內有多大的改動呢?首先在時間上來不及,但是事實上我覺得領導小組的成員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不是恭維,我不喜歡恭維,確確實實對每個詞、句都做了斟酌,最後我發覺一個最閃亮的地方就是把基本衛生醫療製度的建立作為公共產品為全體人民提出來。
主持人張洋:您認為這是新醫改方案最大的一個亮點?
廖新波:是最大的一個亮點。
主持人張洋:說到把基本衛生醫療製度的建立作為公共產品對全民提出,我覺得媒體對這個都非常激動,非常感興趣,您能就這個詞語對我們做一個解釋嗎?
[BP(]廖副廳長推崇“公共產品”概念,他解釋說,醫療衛生這個特殊產品跟教育一樣,都列入為社會政策的製定,新方案也說明今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方向是向以政府為主導市場機製相結合的方向去發展。
廖新波:其實整篇的新方案就以“公共產品”四個字來描述足以說明它的性質、它的重要性,為什麼我會給這麼高的評價呢?因為大家知道,醫改新方案討論多年,爭論不休,主要是市場派和所謂的政府派在“決鬥”,在爭論,你說你好,我說我好,總找不到一個切合點。其實,醫療衛生屬於公共產品,這不是某個人說的,而是社會學家們、衛生經濟學家們所認同的。“公共產品”就是由政府的公共財政支出的,沒有排他性的,沒有競爭性的,全民共同享有的一種公共服務的提供。醫療衛生這個特殊產品跟教育一樣,都列入社會政策的範疇。新方案裏第一個原則就以“以人為本”。可見“公共產品”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今後醫療衛生體製改革的方向是向以政府為主導,市場機製相結合的方向去發展這個“公共產品”。
主持人張洋:就是您非常強調它的一個公益性,您說它與教育一樣,成為公共能夠享有的東西,九年義務教育現在免費,我們在談到醫療衛生公共產品時,我們能夠有一個什麼樣的暢想,以後真的看病能夠也像現在小孩讀書一樣花很少錢甚至不花錢嗎?
廖新波:應該能這麼說,從醫改新方案四項原則中第四原則“統籌兼顧”就可以看出,醫改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既考慮到現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考慮到將來醫療服務內容的增加問題,所以說整個醫改是一個“動名詞”,是一個不斷進行時、不斷地充實的過程。前期要解決什麼在方案裏講得很清楚,後期要完善什麼方案裏也提出來了。所以你剛才講的,人民群眾要從這個公共產品裏獲得什麼?從長期來講,我想是獲益良多的,因為公共產品的提出是由公共財政來返還社會各階層的人,體現社會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目前全國的醫療狀況最大問題就是公平性得不到體現,普及性也做得不好,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領導人在國外總是很自卑地說:“我們的醫療衛生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做得不好,在公平性、效益性問題上做得不好。”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改革開放30年來醫療衛生狀況或者說醫療衛生體係建設處於什麼水平,當然有像新方案說的取得很傲人的成績也是大家所共睹的,但是市場始終是資源過度集中不能解決公平性的問題。當然有些市場派也認為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實現公平性和可及性。購買又如何呢?像現在在貧困地區有沒有人或者投資者去投資呢?如果沒有人去投資,這個責任是由誰來履行的?當然,是通過政府構建基本醫療體係、製度,包括裏麵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藥物和人員培養,這些都需要由政府來做。當這個公共產品布置到各地的時候,人民群眾就能夠享有基本的醫療服務。但是能“藥到病除”嗎?應該不可能,今天可能報銷份額在30%,但明年必須有進步,最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醫保。
主持人張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我們的網友想問,這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標準是什麼,它可以理解為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廖新波:“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標準在新方案裏有提出,但是具體的“服務包”不可能明確地提出,是否所有的疾病都能涵蓋呢?不行!對於特殊的大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醫療保障製度來完善它。為什麼這個“基本醫療”說不清楚?因為在全國這麼大的地方,就拿廣東這樣的地方來說,都存在著經濟發展不平衡,當然其中還有一個政府執政理念的問題,它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觀,是否把公共醫療衛生當作本屆政府的首要任務去抓,這個是很關鍵的。將提供一個什麼樣的基本醫療決定於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財政,所以,要使本地區都能夠達到均等化的醫療服務,或者說這個基本醫療服務包括社會所有成員都享受的話,政府就要努力了,尤其是在財政的支付方麵要做全省範圍內的籌劃。
主持人張洋:網友在談到他們對新醫改的感受時是抱著比較審慎的態度,有網友說,還是不要希望太大,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某個網站做的民意調查,有68%的網友認為這一方案無法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對方案的效益存在質疑。雖然這個數字並沒有普遍性,但是您怎麼看待網民這樣一些看法?
廖新波:網友有這樣的情緒也是非常能理解的,如果大家看《南方日報》第二版的話,上麵已經把我的心情披露出來了。整個方案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希望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也是不切實際的,所謂醫改方案不能做到“藥到病除”,它不是神醫,而且醫改涉及的方方麵麵有很多。就拿廣東的醫改試點來講,如果沒有一個統領的班子去籌劃的話,不可能實現,所以我給大家潑一點冷水或者叫冷靜、科學、實事求是地看待這個方案,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期望新方案明天就會給大家一個很好的結果。這就是說,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但是我是很有決心、有信心去做。假如說一開始就沒有信心,就沒有決心,就不去努力,就不去創造,那我們就永遠達不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