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旅程隨感 31.自嘲亦是戰鬥(1 / 2)

卷二 旅程隨感 31.自嘲亦是戰鬥

“三家村”的文字獄,揭開了文革的序幕。廖沫沙是“三家村”村主之一,一時間成了全國婦孺皆知的名人。1966年毛主席發動“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初,全國人民史無前例地意氣風發地高舉大批判的旗幟,向“三家村”及許許多多莫名其妙生出來的“小三家村”猛烈開火,“全民共討”,聲勢浩大,我當然無例外地參加進去,口誅筆伐,煞有介事,但心中卻不能不對廖沫沙諸人暗暗欽佩:當今之世,能寫出《三家村劄記》此等文章者,究係何等人爾?這個疑問一直在我心中縈係了許多年。

人們談起廖沫沙罹難於文革,往往隻提《三家村劄記》。其實,就他的人品、文品與文風來說,在那股濁流衝擊下,他是在劫難逃的。早在《三家村劄記》之前,廖沫沙看戲看出了麻煩,,頭上已懸掛了兩支利劍。一是吳晗邀他看《海瑞罷官》,一是孟超邀他看《李慧娘》,並且兩人都要他寫戲評,於是他寫了《“史”和“戲”》與《有鬼無害論》兩篇評論文章,豈料想這等於給他自己頭上懸了兩柄隨時會砍將下來的索命劍。江青對《有鬼無害論》發生了興趣,然後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對廖沫沙檢查中“不自覺的”一詞表示不滿,並說文章是廖沫沙自己寫的,怎叫不自覺?意思是我廖沫沙不僅犯民錯誤,而且是故意的。此前,出版社出版過一本叫《不怕鬼的故事》的書,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授意的,因此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廖沫沙說說鬼就犯了天條呢?此鬼非彼鬼,實乃心有鬼!後來毛主席又發表另一條最高指示:“《海瑞罷官》的要害是罷官。”你廖沫沙說你寫的《“史”和“戲”》隻是希望學者們能博學多才,打破專業門戶,旁及其他領域,並非吹捧《海瑞罷官》能行嗎?你還要牛鬼蛇神“破門而出”向黨進攻呢!廖沫沙有口難辯,兩把利劍落將下來,兩條最高指示就是判決書。

廖沫沙在十年文革中大難不死,1990年高壽而終,給我們留下的是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最近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的《廖沫沙全集》,翻讀之,倍感作者境界高遠,胸襟豁達,思想深邃,文筆絕妙。抗日戰爭期間他在重慶《新華日報》上寫的一、二百字到數百字的短論。文革期間被迫寫的爾後收入《甕中雜俎》中的“思想彙報”,讀之均令人擊節不已。試想已經成了砧板上的肉,而且被放在甕中割剁,其內心何等痛苦,但廖沫沙在那些擺事實、講道理和自我“上綱”的看似莊嚴、愚鈍的“彙報”與“檢查”中,卻透出機敏、幽默與諷刺,文采斐然,篇篇成了好文章。《甕中雜俎》是一部奇書,我沒有見過有別一部專收“檢查”、“思想彙報”的如此妙作。但在“全集”中最能表現廖沫沙為人為文風格的,我以為還是他於1967年寫的《嘲吳晗並自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