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鬆山,清軍不僅繳獲大軍甲胄、軍械、火器,以錢財、衣服。還有更為要的一點,鬆山失陷同樣沉打擊了錦州、杏山的軍士氣,劇錦杏二城的孤困勢。拿下鬆山的皇太極立即調兵圍困錦州,隨著援錦大軍慘敗於鬆山以後鬆山城的失陷。錦州軍士氣低落鬥誌瓦,尤經過長圍困“城內糧盡,人食,戰守計窮”,祖大壽心錦州失陷已勢不可免。祖大壽曾在大淩河城親身經曆過“人食”的恐怖景,未免錦州城內生靈再遭地獄般恐怖劫難。在到皇太極親口承諾,月八日,祖大壽率獻錦州城歸降,清軍於錦州共俘獲一萬二千百多人,甲胄軍械七千二百多,種火器六百多,城中百姓財被清軍“收取一空”。對於曾有劣跡科的祖大壽,皇太極真做到不計嫌。耐心待十年的皇太極依對他以禮待,這令祖大壽萬分感激從衷心侍清。皇太極沒有完全履行他的諾言。占領錦州後,凡不歸屬祖大壽統轄的軍全遭到清軍無屠戮。共斬殺副將以下將官十七人,士兵八千餘人。以除掉他們不許歸降,是這軍官兵對朝忠貞不二即長圍困也不肯投誠,在皇太極來留著他們恐有後患。在被屠殺的軍中還包括數千“丈義不屈”的蒙古族兵。據朝鮮記載,於忌憚這蒙古族兵勇猛善戰,清軍以宴會為名誆騙他們卸兵器弓箭將驅至野,後清軍騎兵以“鐵蹄蹂”。可歎這群忠勇無畏的蒙古族兵能赤手空拳與清軍鐵騎搏殺,後全死在敵人屠刀下。。
占領錦州後,連取勝的清軍乘勢又將攻擊矛頭指塔山、杏山兩座衛城。奪錦不久皇太極就曾多下詔,規勸兩城軍投降遭到斷拒絕。於是月初,皇太極派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移師出征塔山。需要說同為關寧錦防線要據點,塔山的地置實際要於杏山後側。鬆山大戰時總兵馬科、李輔敗將即率殘兵奔入塔山,再返還寧遠的。清軍以先攻塔山目的就是要孤立杏山,為塔山若失,杏山於全麵見圍徹底成了一顆死棋。當時塔山駐有軍七千,清軍抵達塔山後於月八日發進攻。據朝鮮《沈陽狀啟》記載,清軍以紅衣大炮猛轟塔山城一麵,將城牆毀損隨即清軍蜂擁而入。雖敗局已定,軍官兵抱必死心自行放火“焚廬舍,一時俱盡”,而後與清軍巷戰廝殺至後一人,七千軍將士全壯烈殉國。塔山城失陷十二後,月二十一日,清軍又深陷圍的杏山城發進攻,快,濟爾哈朗便率軍攻占了近城幾處墩台。二十二日,清軍又用紅衣大炮轟毀城垣約二十丈。軍守城副將呂奇被嚇破膽,率守城七千軍不戰而降。
到為止,這場曆時兩年關清雙方國運的鬆錦大戰,以清軍大獲全勝、軍徹底失敗而告終。朝於山海關個要塞,錦州、鬆山、杏山、塔山城盡沒,除一座孤城寧遠全被清軍攻取,曾經抵擋清朝二十年的關寧錦防線隨土崩瓦。就國勢衰微內憂患卻仍後錢悉數投入戰的朝,後共損失精兵約十萬,至於軍械、糧草更是不可計數,可以說是賠血無歸。以致時人談遷作深刻評論,“九塞精銳,中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禦,而廟以墟矣!”朝從元氣盡喪,再無力與清軍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