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王杲僅僅是開始,李成梁繼續其“暴兵模式”。在對蒙方向上,萬三年(公1575年)春,土蠻部進犯長勇堡李成梁擊敗。同年冬,內喀爾喀五部會韃靼黑石炭、黃台吉、卜言台、以兒鄧、暖兔、拱兔、堵剌兒等部二萬餘騎,自平虜堡下入寇。遭到明副將曹簠和李成梁的迎頭痛擊,明軍充分發揮火優勢大敗蒙古騎兵。來犯諸部擊潰後舍棄輜重而奔走,李成梁率軍乘勝渡河追擊斬殺上敵軍。萬四年(公1576年),黑石炭、大正在大堡邊牆外宿營意欲謀錦州、義州。李成梁親率精騎出擊二裏悄悄逼敵營後,一舉攻破敵寨擊殺韃靼部長四人。萬五年(公1577年)五月,土蠻次入寇聯營直至遼河以東。李成梁乘敵不備襲破土蠻大營,明軍得勝而還。萬年(公1578年)正月,李成梁又於劈山之戰中大破聯手入寇的泰寧部、土蠻部,李成梁夜行出塞二餘裏直搗敵劈山大營殺其首領五人。此次戰敵虜死傷不下萬餘,明軍奪獲馬駝營帳械等有數萬。同年十二月,泰寧部、土蠻部糾三萬餘騎渡遼河入寇明邊。李成梁率銳卒出塞二餘裏直搗圜山,斬獲八四十及其長人,獲馬二匹。敵虜驚聞此訊不敢進,盡嚇得倉皇奔逃。。
萬年(公1579年)十月,土蠻因求貢不成,以四萬騎自前屯錦川營入。李成梁會同戚繼擊退入寇之敵。不久土蠻與泰寧部合兵於紅土崖,意圖次大舉入寇。李成梁逾邊寨二裏直抵紅土崖將其擊敗,獲首四十有奇。萬年(公1581年),李成梁又於大寧堡擊敗土蠻、黑石炭聯軍,斬敵首三四十及其長八人。萬十年(公1582年)三月,李成梁在義州之戰中大敗入寇的泰寧部。泰寧部首領把亥來以“彪勇”著稱因長為禍邊庭,書稱其“為遼左患二十年”。此役,把亥為李成梁部將李平胡斬殺,把亥之弟炒等披麻戴孝痛哭而逃。萬十三年(公1585年),泰寧部新首領兔兒欲為兄長把亥報仇,引兵數萬入寇李成梁擊退。萬十四年(公1586年),土蠻部聯合泰寧部糾三萬騎入寇,李成梁出鎮奔襲冒死戰斬其長二十四人,是役明軍又大獲全勝。
上述戰中明軍戰報多為斬首僅數十級,貌似戰果不得很多。但必注意的是,明軍在戰場上的斬獲首級數可並不等於實際殲敵數目。明朝規定,以軍士在戰場上斬獲首級數目作為論功行賞的依,但很多時候戰死敵虜是難以割首計數的。像隆慶年(公1567年)的棒椎岩之役,韃靼人在撤退時“頃跌下岩死者亡,山岩溝澗數十丈,一時人馬充盈”或“老把都、土蠻糾犯薊東,則棒椎岩騎一時落岩而死”。戰後明軍搜索“山岩溝澗”時,墜崖而死的韃靼人已經“腐穢不可”,本割不了首級。萬年(公1581年)的長勇堡之戰,韃靼軍敗退時“皆鉤馱其屍而去”,這種情況明軍也割不了首級。從中可蒙古各部實傷亡肯定要大於明軍斬獲。事實上經過遼東鐵騎連番擊,蒙古各部也的都嚇破了膽,隻要看到李成梁旗幟蒙古人基本上是掉頭就跑。由此足見李成梁的赫赫兵威其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