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第一張世界地(2 / 2)

中國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麵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

南朝梁學者劉昭注引漢張衡《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

初唐經學家孔穎達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因此赤道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典籍之中了。

鄭東接著說道:“這幾日正是春分前後,由於我們所在的這個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緣故,此時太陽是直射赤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的。接下來一直到夏至,太陽會一直往北移動,直到夏至那天,太陽直射我大唐的廣州,在之後,太陽就會向南移動,直到秋分的時候再次直射赤道。至於冬至的時候太陽移動到哪裏,現在我們還無法求證。”

其實鄭東也還是能背下來,南回歸線經過的幾處比較重要的地方,比如澳洲的大堡礁,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峽和馬達加斯加,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和拉普拉塔平原等地方。

但現在是沒法說出來的,不然鄭東都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解釋。

“賢弟,快給我們說說為什麼我們所在的大地會繞著太陽轉?”程伯獻迫不及待的問道。

底下的將士們也都露出一副好奇寶寶的表情等著鄭東解釋,於是鄭東便掏出用布包裹著棉花做成的圓球當成模型,來給他們演示地球的公轉軌道。

說著,鄭東指著程伯獻讓他上到船艉樓上,讓他坐在椅子上,然後指著他的頭對底下的將士們說道:“大家看好了,現在,我就假設程校尉的頭,就是太陽。”

聽到這個比喻,下麵傳來一陣哄笑,程伯獻自己也笑了出來,但很快便厲聲喝道:“好好聽爵爺說,別出聲!”

鄭東沒好氣的罵道:“明明是你笑的最大聲。”

程伯獻隻好嘿嘿的傻笑,翻過這一篇。

這是,鄭東把那那個棉花用一根細竹簽捅了個對穿,然後對眾人演示:“大家看好了,我現在假設,我手中的這個棉花球,就是我們所在的大地,被竹簽穿破的兩頭,就是南極和北極。”

古代渾天說裏就有南極和北極的解釋,而且神話傳說中還有北極大帝,和南極仙翁的傳說,所以大家很快就能理解這個說法。

緊接著,鄭東便將手中的竹簽斜著拿在了手中,然後繞著程伯獻的頭開始轉圈。

鄭東先模仿出春分日時,地球和太陽的狀態,也就是太陽直射赤道,並且太陽到地球的垂線,與竹簽的傾斜麵垂直。

“大家看!”鄭東指著棉花球上正對程伯獻腦袋的那個點,然後又指了指地圖被吹得最鼓的那個點說道:“這兩個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直麵太陽的。”

將士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艱難的跟著鄭東的思維。

“大家注意我接下來的動作,這才是重點所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