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媽媽搖搖頭,看了看劉青青一眼,知道王可馨這是托詞,她斷掉的是腿,並不是骨盆,做夫妻還是成的,就是能麻煩一些,王可馨總把自己當成了這個家裏的客人,在人眼前都是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沒有一家人的樣子,這樣下去也不是一個辦法,王可馨這個人像是玻璃做的一樣,對人很敏感,怕引起劉青青的不痛快,畢竟她真的做了雷子明的老婆,就有了跟雷子明同床共枕的權利,會從劉青青的手裏奪走雷子明對她的愛,這是王可馨不能接受雷媽媽的建議的主要原因。
王可馨住在雷家已經是心裏有愧了,再去奪取劉青青的幸福,她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且,王可馨是新時代的女性,雷子明這樣做分明是一夫多妻,她也無法適應這樣的生活,覺得很別扭的。
劉青青也是一個冰雪聰明的人,而且在前一個丈夫的家裏備受排擠,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敏感,她知道雷媽媽的意思,做母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妻妾成群,子孫後代枝繁葉茂,遍地開花的情景,那叫人氣旺,是家族興旺的兆頭,不會考慮身在其中的人是怎麼想的。
劉青青想明白了這一節之後,也想到了自己本來是一個寡婦,在村子裏不受人待見的,跟雷子明卻陰差陽錯走在了一起,王可馨別看是殘疾人,還是一個大姑娘,那個時代的人,把貞節看的比啥都重要,她的心裏麵本來就有自卑感的,知道雷媽媽有這樣的意思,王可馨不肯答應,卻拿眼睛看著自己,她馬上就明白了過來,王可馨不是不肯,說不定心裏麵已經是千肯萬肯了,她跟雷子明在患難之中相識的,隻不過後來遭遇了不測,身世十分可憐,自己不能讓她再受委屈了,否則就是對不起雷子明了。
這件事以後,劉青青找到王可馨,兩個人推心置腹地長談了一次,王可馨這才點頭答應下來,在一個花好月圓的日子裏,自家人辦了一桌酒席,點上四對大紅的蠟燭,王可馨和雷子明在劉青青和雷媽媽的主持下完成了結婚的儀式,兩個人拜了天地,成為實實在在的一家人。
要搬回楊村是一件小事,隻要蓋起房子就成,當雷子明找人的時候才發現,現在的人正在大興土木,人工不但比早先貴了很多,而且很多的人家都在蓋房子,泥瓦匠比過去難覓了,他隻能把蓋房子的日期一推再推,兩年之後才在楊村原來的舊房子上麵重新蓋起了新房子,一家人在劉家坪的鄉親們的幫助下,熱熱鬧鬧辦了幾桌酒席,劉家坪的人都知道雷子明原來的身份的,絕大部分的人曾經是他的部下,都送來賀禮,很高興自己的長官有了自己的家,劉家坪的房子那是雷子明發動修蓋的,用的也是雷子明的錢,那個時候他不屬於任何政府軍隊的領導,後來的獨立團也是自己一手創辦的,沒接收上級一分錢的給養,在劉家坪住著還能受到相當的尊重,在他自己土生土長的楊村卻沒有那樣的禮遇,這裏的人大部分都是後來搬遷來的,彼此不是很熟悉,後來,楊村的人口發展也很順利,十年後,這裏就恢複了以前的規模,楊村的所在地是平原,劉家坪那邊卻是山地,楊村的經濟發展比起山裏來快捷了很多,而且幾年之後,從楊村到柳村又修起了一座水泥拱橋,這樣一來,楊柳村合起來就成為一個小鎮子了,這就是後來的楊柳鎮。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好像已經漸漸淡忘了那場戰爭,隻有在戰爭中苦難最重的人還記得,那個時候的人活的很艱難,當時死了很多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戰爭中死亡的人,有很多的人家全家人都被日本人給殺害了。
雷子明是楊村不多見的老住戶,原來的村子隻有極少數的人幸存下來,後來的住戶有跟楊村的人有親戚的,還有就是那幾年在外麵沒有回來的人,戰爭過後,人們陸陸續續回歸到祖先生存的地方,那個時候的鄉下雖然生活艱苦了一些,卻是能吃得飽的,相反,在城鎮中住著的人卻是沒有多餘的糧食吃,來到鄉下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