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時,他也在金蟾觀後院大廳,向金蟾子討教道法。道法雖然講究博學多才,萃取天下萬事萬物為己用,但是根本理念講究順應自然,無欲無求,而瀲灩所習練的真法都是從心所欲,根本就不是一路。是以雖然向金蟾子討教多時,瀲灩收效甚微。
金蟾子卻不管那麼多,講得眉飛色舞!一談到道法,他的話就猶如黑河水般滔滔不絕。瀲灩也不便於得罪他,隻好順著他,滿臉賠笑。
那日,金蟾子見瀲灩的修行和道法格格不入,在仔細詢問之後,站起身來。
大袖一揮,淩空閃過一道白光,一把寬刃長劍赫然出現在金蟾子手中,正是金蟾子的看家法寶,仙劍“九真”。此劍渾身上下流動著純潔的白色光輝,不如江流兒“指塵”劍那般華麗,劍尖用金鐵包裹,劍刃寬而平,古樸無華,重劍無鋒,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他右手執劍,左手摸了摸劍刃,略微沉吟,道:“我使路劍法給你看看,可能會對你兩大真法的融會貫通有所幫助,你看清楚了。”說著,左手反手執劍,眼觀鼻,鼻觀心,做了個劍法起手式,純淨的白光在他身畔飛旋環繞,門外吹進來的山風灌滿了他的鶴氅。
隨後,他劍交右手,在大廳裏使了一路劍法。燭火映照下,大廳裏劍光霍霍,寒芒閃閃。金蟾子鶴氅雲履,道骨仙風,渾身白光流轉,仙劍漾出青光,真真有種飄然出世之感。直到此時,瀲灩才對金蟾子肅然起敬,心中暗忖:“這牛鼻子五短身材,長得跟樹蛙似的,沒有想到道法如此高深!這真是名不虛傳了。”
這套劍法快慢相兼,剛柔相含。隻見金蟾子劍隨身走,以身帶劍,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行雲流水,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道:“這套‘無極陰陽劍法’以道法為根基。道法講究采日月之精華,吸納天地之靈氣,而世間萬物往往自相排斥,互不相容。這套劍法就是使得萬物龍虎相濟,水火相容,從而融會貫通,道法自然。”隻見他隨手扔出兩道靈符,口中念著咒語,一道靈符導引燭火,一道靈符導引室外山澗的泉水,成為火符和水符。他對道符的使用信手拈來,直讓瀲灩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口中念念有詞,道:“天地乾坤塵不染,動靜開合太極圓。時乘清氣禦陰陽,衍生萬象千萬千。”
這首七言偈子是整個“無極陰陽劍法”的精髓所在。金蟾子念念有詞,同時手結七星,劍劃陰陽,身藏八卦,步踏九宮。內合其氣,外合其形。他右手寬刃長劍淩空舞個劍花,劍光一閃,將兩道符收在身前。隨後,“九真劍”在他身前劃了無數個圈,燭光之下,寒光閃爍,水和火在劍光之中越轉越快。當他念完偈子,水與火在他身前赫然形成太極之形。
金蟾子邊舞長劍,邊道:“水與火原本為相衝之物。此劍法利用兩者‘淨空’這一共同特點,將其調和於一處,達到水火相濟的效果。”說著,水火太極猶如長鯨吸水,被吸入仙劍“九真”。“九真劍”頓時變成了一把水劍,四周卻熱浪滾滾。金蟾子手腕一翻,“九真劍”複又烈焰升騰,長劍一舞,隱隱有江河奔騰咆哮之聲。
瀲灩突然對劍法產生了興趣,感覺這路劍法隱隱和自身修為有著某種關聯。
金蟾子“九真劍”在空中連劃圓圈,每劃一個圈,空中就吞吐出一個水火太極圖騰。圓圈一個接著一個,空中太極圖騰也不停閃爍,若隱若現。一把“九真劍”,時而靈澤四溢,熱浪滾滾;時而火焰升騰,奔騰咆哮。水與火這兩種自古相衝之物,竟然在“九真劍”中融為一體。
瀲灩如癡如醉,一刹那,仿佛明白了什麼。
他在龍城遺跡學到的真法和桃雨嬌傳授的“朱雀大法”,一個屬“水”,一個屬“火”,一直以來就格格不入,仿佛天敵克星,是以他隻能單獨修煉,互不幹擾。可是“朱雀大法”初學乍練,遺跡真法又所學不全,雙雙均很難達到高深境界。
此刻,他看著眼前道骨仙風,劍法飄逸的身影,身前太極圖騰吞吐閃爍。水和火在圖騰裏,化為相互環抱的兩尾魚。水魚火眼,火魚水眼,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緩緩地將遺跡殘碑真法與“朱雀大法”在頭腦中回想了一遍,赫然發現,兩者竟然有著許許多多相似之處。
這一點化石破天驚!
原本殘破不全的龍城遺跡殘碑真法和“阿修羅光明真法”之“朱雀大法”,漸漸在瀲灩身上融合在一起,取長補短,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