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緒章 嘿嘿,我一聞就知道,這是你姆媽教你的手藝。你姆媽燒的蔥烤河鯽魚啊,有一股親氣,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阿 英 有一股親氣?什麼親氣呀?
(音樂漸起)
盧緒章 我14歲就離開寧波去上海學生意,臨走那天,你姆媽燒了一碗蔥烤河鯽魚給我送行,這是我最喜歡吃的家鄉菜,蔥烤得噴噴香,河鯽魚酥得吃不出骨頭來……你姆媽過世後,我想,這輩子恐怕再也吃不到那麼好的蔥烤河鯽魚了。誰知這門手藝,卻被你給繼承下來了。
阿 英 (沉思)哦,難怪……我姆媽去世前,下床都困難,可她一再叫我要學會燒河鯽魚烤蔥,還手把手地教我。說等你回來了,一定要按這個樣子燒給你吃。隻要你吃上這碗家鄉菜,不管人在哪裏,都會牽掛著老家……
(音樂舒展)
盧緒章 (感動)原來這樣……(突然大聲)阿英,你姆媽這話說得太好了!你送的這碗家鄉菜,比我桌上這些材料都有用。明天開會,我知道該怎麼發言了!
7
(市政府會議室)
王市長 同誌們,剛才,大家圍繞著進一步促進海外寧波商幫返鄉探親這個議題,發表了很好的意見。下麵,請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盧緒章同誌講話,盧老還是我們市政府特邀顧問呐!這段時間,盧老幫助我們在落實僑務政策上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暖了海外遊子的心。歡迎盧老作指示!
(掌聲)
盧緒章 各位,指示不敢當,我隻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小平同誌指示我們“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把這件事做好了,要比上幾個大項目更重要、效果也更大!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怎樣來落實小平同誌的指示,讓海外寧波幫人士的心熱起來,關心家鄉的開發開放呢……(音樂起)昨天,我那個小堂妹給我送來一碗河鯽魚烤蔥,我還未動筷就心裏熱乎乎的,感到自己是真正回到了家。其實,每個遊子心裏都珍藏著這樣的“家鄉菜”,日思夜想。有人想的是老屋窗前的那棵桂花樹,有人念的是小河邊上咿咿呀呀的水車。前年,包玉剛先生到北京,我私下裏問他:“改革開放這些年,你到國內來了十多次,北京、上海都去過,甚至還到了杭州!寧波離杭州這麼近,你為什麼不回家看一看呢?”你們諸位猜一猜包先生怎麼說?
王市長 哦,包先生怎麼說?
盧緒章 包先生歎氣說:“聽說祖屋被人占了,祖墳也不知變成什麼樣子了。什麼都沒有了,還回去做什麼?”當時我無言以對啊!同誌們,無言以對!(稍停頓,音樂繼續)現在,我們要叫海外“寧波商幫”都想回寧波,願意回寧波,是不是也要做幾碗這樣的“家鄉萊”啊?
(熱烈的掌聲)
8
(飛機、火車、汽車音響的疊加。)
旁 白 那些日子,緒章大哥奔上海、赴北京、飛香港,幫寧波製定港口發展戰略規劃,籌建寧波大學,還建議市政府加緊尋找包家祖墳,恢複包氏故居,找回“文革”期間被查抄和散失的家具。他在給小平同誌的信中說:“小平同誌,我受您的重托,一直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懈怠。加快寧波開放,促進寧波繁榮,這是我餘生的最大願望……”字裏行間,流淌著他對家鄉建設的拳拳之心。
(夜,秋蟲鳴叫。敲門聲。)
阿 英 誰呀?(開門,驚訝)哎喲,緒章大哥,是你?這麼晚了,你怎麼摸到這巷子裏來的?
盧緒章 嗬嗬,這寧波天封塔下的聚奎坊,是我的出生地啊。我睡不著,走出飯店散步,不知不覺地就走到這兒來了。
阿 英 快進屋吧。
盧緒章 好。
(腳步聲)
阿 英 大哥,我姆媽講過,你是出生在後麵一進屋子裏。當年,那間屋子是聚奎坊的正廂房,一高二低共三間……隻可惜有一年大台風,把屋子刮塌了。你看,現在這兒隻剩下一塊空地。
盧緒章 (感慨)聚奎坊老了……你一直住在這老屋子裏?
阿 英 隻要它不倒,我是不會搬的。
(音樂漸起)
盧緒章 阿英,這裏怎麼擺著一隻香爐?
阿 英 這香爐是祭奠我爹的。那年台風,他爬到屋頂上去加固房子,不小心摔了下來……沒多久,就走了……(歎氣)唉,今天剛好是他的祭日。
盧緒章 啊?是哪一年的事?
阿 英 (追憶)聽姆媽說,那時你是廣大華行的經理,生意做得很大。聚奎坊這幢老屋破舊了,姆媽叫我爹去上海找你,想拿點錢回來修房子……
盧緒章 對,我記得這事……(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唉!當年我可以幫他一把的,可是……我對不起你爹,讓他空手回去了。
阿 英 我爹後來跟姆媽說,你是在為共產黨做生意,是在為抗日籌集資金,自己手裏一點鈔票都沒有。修聚奎坊的事,不能麻煩你……
盧緒章 (哽咽)可你爹……從屋頂摔下來了……阿英,我心裏有愧哪!把香火給我,我要恭恭敬敬地給你爹、你姆媽,跪下!
(跪下聲,音樂激昂。)
阿 英 (哽咽)大哥……你起來吧。我爹和姆媽都為你驕傲呢。要是你那時是為自己做生意,說不定跟包先生一樣,早就成了大老板了……
盧緒章 寧波幫,幫天下。包先生他們離開家鄉在外麵打拚,也不容易啊。咳,他們現在都是到了花甲之年呀,思鄉心切,越來越切呀……
阿 英 恩,大哥,你坐,我去給你沏一碗龍井……
盧緒章 別張羅了……(拿出畫)阿英,我畫了一幅畫,你看看。
阿 英 (打開畫紙)呀,是一張七彎梁床,好漂亮!
盧緒章 這就是當年我叫木匠替包家做的那張婚床,我憑記憶畫出來的。唉,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知道這張床流落到哪兒了。
阿 英 大哥,你一直惦記這個啊?對了,你看咱家這個銅香爐!“文革”的時候,也被抄家的拿走了。你猜,後來我在什麼地方找回來的?
盧緒章 什麼地方?
阿 英 明天一早,我帶你去!
9
(舊貨市場,商販們的吆喝聲。)
商販們 (吆喝)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阿 英 (小聲)緒章大哥,就是左麵這家店,老板是這舊貨市場公認的古玩王。
盧緒章 哦,進去看看。
(兩人走進小店。店裏很清靜。)
古玩王 二位,想淘點什麼寶貝?
盧緒章 (故意)古玩王,就怕我們要的寶貝,你這裏沒有。
古玩王 這裏沒有,別處你也不用找了……(朗聲)秦漢玉掛件、唐宋古字畫、明清青花瓷。店小水深,就怕不識貨哇!
阿 英 我們要找一張紅木七彎梁床,你這裏有嗎?
古玩王 七彎梁床紅木的?那可算得上寶貝!古話說:“一生做人,半世眠床。”紅木七彎梁床,那可是寧式床裏的上品哪,品相好的更是鳳毛麟角。跟我來,到我的庫房裏看看——
阿 英 您這店還有庫房?
古玩王 (悠悠地)我說了,店小水深,前店後房。打開這扇暗門,別有洞天!
盧緒章 嗬嗬,看來您“古玩王”這名號,不是虛名。
(開庫門聲)
古玩王 看吧,這庫房裏全是大件家具……看看有沒有你們要的寶貝……(邊走邊說)從前寧波大戶人家辦喜事,大小嫁妝都是女方家裏抬過去的,唯獨那張婚床必須男方家裏預先做好,最高檔的就是七彎梁床!做一張紅木婚床,起碼要一兩個月時間,那床上,上上下下少說也有七八十個“栲頭”,全床不用一枚鐵釘,榫卯構件嚴絲合縫……
盧緒章 古玩王,我要找的那張七彎婚床用的全是正宗紅木,床前大掛麵上有三幅水墨畫。噢,我描了一張畫……(遞圖紙)你看看,見過它嗎?
古玩王 恩,有點兒眼熟……
阿 英 您真的見過?
古玩王 想起來了,16年前,我從鍾包村裏進過這樣一張床,一點兒沒受損,品相好得很。聽說,是被查抄的“四舊”……
盧緒章 那張床現在在哪?
古玩王 我收進這張床不久,有一位從海島來的老阿婆一眼相中了它,問我多少價肯脫手。我出價500元,把老阿婆嚇了一大跳!要知道,那時候上好的大黃魚隻賣兩毛錢一斤,500元,兩千多斤大黃魚的價錢啊!老先生你想想,現在兩千多斤大黃魚,沒有幾萬塊錢怕是買不來呀!
盧緒章 那後來呢?
古玩王 那個老阿婆也真肯下決心,前後來看了好幾次,一咬牙,還是把它買下了。嘖嘖,要我說啊!老阿婆確實有眼光,現在日子好了,盛世買古董,這滿世界的古董商要是瞅見那張七彎梁床,出十幾倍的價錢也肯買哦!
阿 英 古玩王,你知道老阿婆的地址嗎?
古玩王 我們做舊貨生意的,從來不問客戶地址。
盧緒章 那,她姓什麼,多大年齡了,知道嗎?
古玩王 買床時,她帶來幾個人幫著搬上船,我聽見有人叫她“周阿婆”我跟您說啊,如果還活著,大概有七八十歲了……
盧緒章 (思索)周阿婆……
10
(華僑飯店,盧緒章住處。)
阿 英 (打電話)喂,請問,你們漁山島上有個周阿婆嗎?七八十歲了……哦,沒有。謝謝!(掛電話,接著又撥打)喂,是花鳥島嗎?請問你們那兒有個周阿婆嗎?16年前,她買過一張紅木婚床……哦……(掛電話,歎氣。)唉……
(推門進屋聲)
盧緒章 阿英,電話你不用打了。僑辦的小劉發動各個渠道,在到處找周阿婆呢。他說,隻要有周阿婆這個人,就一定能找到!
阿 英 小劉真不錯,有一股韌勁。
盧緒章 就是啊,上次我為那張西洋銅床發了火,沒想到這年輕人做事肯動腦筋,這沒多久吧,他把包家的祖墳找到了,包氏故居也修繕得差不多了……
(電話鈴響)
盧緒章 (接聽電話)我是盧緒章……是王市長啊,什麼事這麼高興?
王市長 (電話裏興奮的聲音)盧老,北京剛才來了一個長途電話,說昨天晚上小平同誌設家宴,請包玉剛夫婦吃飯……
盧緒章 哎喲,小平同誌設家宴招待海外客人?這恐怕還是第一次!
王市長 (電話裏聲音)是啊,在家宴上,小平同誌特意提到寧波市政府已經修複了包家祖墳和故居,問包先生什麼時候回來看看。包先生當即答複,下個月,就和夫人回家探親來了!
盧緒章 這麼說,世界船王馬上就要回寧波了?太好了!我們馬上安排具體接待工作!(掛斷電話)
阿 英 緒章大哥,包先生真的要回來了?
盧緒章 是啊……時間緊迫呀。(突然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阿 英 怎麼了大哥?
盧緒章 唉,包先生在外麵漂泊了大半輩子,也許做夢都是老家的山水和老屋裏的擺設!這回家一看,念想的東西沒了,可他最惦記的就是那張婚床,可……
阿 英 大哥,你已經盡力了,包家的祖墳、老宅都恢複了,那張床實在找不到,包先生也不會怪的……
盧緒章 阿英啊,我十幾歲就離開寧波出去闖世界,回來一看到你,能吃上一碗蔥烤鯽魚,就從心底感到一股親氣,就覺得是真的回家了。將心比心,包先生夫妻倆一塊兒回來,要是能看到當年結婚的七彎梁床,裏麵家具一樣不少,那多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