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廣播作品 31文學專題
致最後的七月
——七月派詩人孫鈿詩中那些隨風飛逝的往事
寧波人民廣播電台創作 播音:雪莉、瞿弦和
我聽見,詩人在回憶裏狂奔!
我真想用繩子捆住雙手
不讓我的詩
在便箋上在心靈上在花叢中狂奔
——《我的詩在便箋上狂奔》
無數的詩,在他的腦子裏不斷地轟鳴,顯得寂寞而堅強。
……他是一粒種子
沒有死……
他發芽了……
——《行程》
是他決計把生活變成了詩,在重複無盡的歲月裏,做著誠懇而不屈的回答。
災難的年代
過去了
不再來了
——《生命的敘詩》
孫鈿:我的生命同詩聯係在一起,苦難當中也想到詩,歡樂當中也想到詩……
如今,詩人老了。
老到聽不見我在說什麼。於是,我們的采訪一會兒是靜悄悄的,隻有筆尖在紙上摩擦的聲音,一會兒就是老先生突然發出的大聲回答。
因為詩人老了!
95歲高齡的“七月派”詩人孫鈿,靜靜地攏在窗口斜射進來的陽光下,笑眯眯地看著我。一個曾經以自己的語言當子彈,在烽火硝煙裏寫作,在白色恐怖裏寫作,在東京早稻田、在香港書肆裏不停寫作的詩人,今天,在我的稿紙上寫下了很多地名,很多名字,蕭紅、潘漢年、廖承誌……並且不停地問我:這些名字你知道吧?
采訪
孫鈿:那個時候蕭軍經常要打蕭紅,在上海的時候,她就來找我,那時候我是黨員,同廖承誌在一起,廖承誌知道嗎?
我想說,這些人我都知道,可是老人聽不到,還是顧自說著,顫顫地寫著,我猜想,他一定又看到他們的模樣了。也對,我知道些什麼呢?一個名字?一段軼事?老人一定覺得遺憾極了,那些歲月裏的呼吸已經那麼遙遠,難以複活。
他依舊顫顫地在紙上寫著:詩是我的生命。
(熱鬧的街市聲傳來)
我理了發
鏡子裏
看到了我自己
二十五年不見了
我到飯店
稀裏呼嚕
吃了一碗大肉麵
舔舔嘴唇可美呢
自行車的車輪在飛轉
我有點頭暈
我的身子浸在浴池裏
深深舒了一口氣
……
詩叫“第一天”。這個1980年的某一天,被詩人看作了永久的第一天。從1955年被打成“胡風反革命集團”分子,25年的噩夢結束了。詩人撿起廢棄了25年的筆,要知道,“大肉麵”也成了詩,“自行車的轉動”都能讓他幸福到頭暈。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天。
詩人的解放來得好晚啊。甚至沒有人和他一起慶祝。他隻能獨自狂歡!幸好,詩人的喉嚨還沒有喑啞!
所以,我決定從這首不太有人注意到的小詩開始說起。我堅信,沒有什麼比還原真實的生活更能打動人心。
每天抓著自己的衣袖
抓著抓著
二十五年
衣袖化為纖維
一絲絲
從一個小小的鐵柵的窗口
飄出去了
……
采訪
孫鈿:現在也沒什麼原因,我能夠挺住了沒有死,怨也沒有意思了,要樂觀,快快樂樂過日子,快快樂樂做人,歸根結底,要做個好人,不管寫詩也好,寫文章也好,最要緊的是做一個好人……
現在,詩人就住在寧波城東一棟老的公寓樓裏,牆門外,每天都有無數的人經過,繼續和重複著循來往去的生活……
你一眼就能找到孫老的樓道,因為在這個泛著青苔的牆麵上孤零零地懸著一個古舊的大信箱,上麵寫著407,顯示著主人與外界的聯係。順著逼仄的樓梯上去,樓板空空回響著,你的心開始震動,黑黑的樓道仿佛是一個時光隧道,四樓的門早就開了,滿頭白發的師母迎了上來,孫老就坐在陽光下……
(同期聲)“孫老”!“哎”!“好好好……”
可是,他就是孫鈿嗎?
是的,他就是孫鈿。
我們也知道,今天我們勢必繞不開那些深重的災難,在中國現代新詩的曆史上,這個名字和整個七月詩派,幾乎都曾被深重地傷害過,監禁和苦役構成了他們的盛年時光。
但今天,你看著老人安詳的麵容和淡然的笑容,你知道,這是一位真正的詩人。猶如他們的詩作,他們依然那麼充滿了激情與幾近天真的盼望。胡風,這個注定讓詩人記住一輩子的人,曾經這樣說:真的呀,孫鈿的詩足以讓新詩驕傲,讓中國文壇驕傲,讓中國人民驕傲。
我在紙上寫著:孫老,您給我挑選一些您自己滿意的詩吧。孫老先翻看了一下詩作的日期,指著最後一行說:“1937年9月18日,然後打下了第一個勾——《給敏子》。”
采訪
孫鈿:日本回來,“七七事變”剛好發生,我在上海,九一八那一天寫的一首詩……(戰爭、炮火的背景聲)
不知您,能否念到我的詩
敏子嗬
您的笑您的信
您的傷感您的心
在九一八紀念日的今天
在秋天的陽光裏
我深深地洞悉了
我們懷著同情
為您哀惜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