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她要泥人,都是家裏人生了這種病,拿泥人去鼓勵、去支持的,她送人家也不收錢。人之常情,關鍵也是她自己好,做人比較硬氣的。

◎出片頭

她站在寧波最熱鬧的街頭,是世間和煦的目光發現了她。正如她手中的一個個麵人,微笑著,走向千家萬戶。歡迎繼續關注《雪莉時間》,新聞訪談——《小麗的麵人兒有顆心》。

雪莉:好的,聽眾朋友,剛剛我們也簡要地回顧了一下事情的起因。我記得我聽到這個事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姑娘。她的堅強在於她的自信與堅持,在於她忽然為我們的慣常思維給出了一個十分不同的解釋,而且這種解釋有可能導致我們對於“善舉”的另一種更為高層次的解讀。

當然,作為媒體,我們的職責就是將一件事情進行翔實的報道,而之後激起的眾多各個層麵的反應是我們所無法完全預料的。那麼小葉子,你是否也會想到一旦傳播也有可能與小麗的想法並不一致,或者說有可能對她造成傷害?想過嗎?

徐葉:想過了。我們寫了稿子之後,第二天早上她右手邊還壓著棉花,我們當時就把稿子遞進去讓她看。她看著看著她就哭了,她點頭了。如果她說個“不”字,我們當時就把稿子撤掉了,就有這樣的打算。

雪莉:那麼阿偉,你當時還在積極地想為小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如何讓她多掙點錢,改善一下境況?

阿偉:對,當時我們也是在想,靠小麗5塊錢一個麵人,她要做骨髓移植,要做幹細胞移植,要捏到什麼時候去啊?

雪莉:是啊!

阿偉:然後她又不接受捐款。然後我說少年宮已經聯係好了,他們願意給你提供一個教室,然後你每個月開班招收捏麵人的學徒。

徐葉:其實那個時候小麗不光自己不同意,我們也是強烈反對的。因為怕她累倒。

阿偉:怪不得小麗一開始就一直拒絕,說自己能夠戰勝。我說,比方說,你一個學員收費400,30個人1個月就1萬2。

徐葉:但是,其實怎麼說呢,我們跟小麗還是溝通了這件事情,而且也考慮得比較全麵。因為小麗是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她覺得欠著大家,別人給了她愛心,她無法回饋給別人,壓力特別大。

阿偉:但是當時我們是從她的病情的角度考慮,白血病不能勞累。你說她一天頂多做30個,對吧?

徐葉:但是不管怎麼樣,對新事物有一個心理上慢慢接受的過程。我們覺得進度還是不要太快。

雪莉:你看,你倆一趕一緊,節奏快起來了。我們讓何教授來做個裁定?

何鎮飆:其實你們兩位的想法都很對,有的是考慮長遠的問題,有的是考慮眼下的問題。那麼簡單地說這兩者是有矛盾的,從長遠利益或者眼下利益來講,那麼孰輕孰重我想最後由小麗自己做一個裁定。那麼我倒從中想到另一個問題,以往我們的新聞媒體在做愛心報道的時候,很多刻意渲染受助者的悲苦境地,就看誰慘,這就成為一個惡果,它扼殺了這種救助報道以及救助行為本身的可持續發展力。

雪莉:對對對,就是在這樣不斷探索誰更慘的底線的時候,受眾的同情心這個等高線會不斷地提高。就是他還不如這個人慘,那個人更慘。

何鎮飆:那麼其實我們幫助別人不是看誰慘才幫助別人的,而是要從受助者本身的心理角度去看的,而不是居高臨下像施舍或者由我來決定怎麼樣幫助你。那麼在這個事件當中,我會發現雙方的互動更加多了,更加注重受助和捐助本身的社會效益。

雪莉:的確。和惡劣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麗對這一件事泰然處之。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好。有喜歡的事情可以做,能自食其力地養活自己,還能自己掙買藥的錢,可以自食其力。

徐葉:是的。但是我們報道出來之後,有很多人特別想幫助小麗。比如說也有很多人想著給她捐款、捐物啊。但是小麗她一直挺倔強的吧。我覺得,她不肯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她會覺得那是自己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反正不管大家怎麼勸說,她都微笑著聽著,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

雪莉:當然,網絡作為一個更顯自由演說的傳播平台,在接觸這一事件的時候反應往往顯得尤其強烈,是吧?

阿偉:對。當時有很多網友他們希望為小麗提供住房,改善她的工作環境;也有網友為小麗製訂了飲食營養的菜單。當時也有網友想為小麗設一個網頁,或者在淘寶上開一個網店,專門為小麗招攬生意;也有人說最好直接彙款,當然他們非常希望她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各方麵的生活品質。

徐葉:後來這件事情她的河南老鄉也看到了,當時就買了幾份報紙,寄到河南去。河南省政府了解這件事情之後,也對這件事情非常關注。小麗她根本沒有想到這些,而且她也不希望她的家人為她在寧波的生活狀況擔憂。

雪莉:何教授,您看這個事情本身不算太大,但是就像漣漪一圈圈蕩開來的時候,已經顯示了本質的愛的影響力,對吧?

何鎮飆:對!

雪莉:何教授,那麼您覺得引發這個社會集體情感漣漪的動力來自哪呢?

何鎮飆: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啊,都有以幫助別人為樂的這樣一種感受在裏麵。小麗的事件除了媒體以外並沒有誰去宣揚或者要大家做什麼,所有的行為都是自發、自覺的行為。那麼這就是她通過自己的一種愛心的展示,來喚起全社會的愛心和助人之心。那麼這個活動就是一個流動性的,剛才你提到的影響力的作用。從她身邊的人、接觸到她的人到沒有接觸過她而被她精神所感動的人,再向更遠的人群傳播。那麼用這種方式,慢慢地回饋給社會,使我們的愛心,使我們的受助之心能夠不斷地向前進。

雪莉:你說得太好了!那麼從這件事情得以傳播以後,事實上我們也發現,它的受益者不再是小麗一個人了,而輻射到了更多的人群當中。就像葉子當時勸說小麗時一樣,我報道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還有很多像你一樣身陷困境的人,需要鼓勵,需要幫助,需要煥發他們的信心!

好,我們接下來一起回顧一下當時的新聞事件。8月27日,時隔一天,人們好像已經完全領會了小麗的意思。是吧?

徐葉:對。

出攤位前市民錄音

市民1:做一個喜羊羊需要多少時間啊?

小麗:這個要做好吧,差不多15分鍾。

口播:昨天傍晚6點多,中山路新華書店門口。小麗跟往常一樣來到這裏,不一會兒她的身邊圍了很多熱心的市民。

小麗:那個是5塊的。

市民2:這個怎麼賣啊……

口播:越來越多的人聞訊趕來,小麗的麵人攤很快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為了等一個小麗做的麵人,有人甚至靜靜地在邊上待了兩個小時。

記者:你好,你在等小麗捏的麵人嗎?

市民3:恩,是的,我都快等了兩個小時了。

記者:你是哪裏的?

市民3:我是安徽的。

記者:現在是在寧波工作是吧?

市民3:是的,在寧波大學。

記者:小麗的麵人你喜歡嗎?

市民3:非常喜歡,這次我買一個想送給別人,自己已經有一個了。

記者:你想對小麗說點什麼呢?

市民3:祝她身體健康!快快康複起來!

◎出片頭

在陌生的城市裏,她延續著生命,創造著美麗。對她的感受,從同情變成喜愛,更可貴的是,從喜愛又變成了尊敬!歡迎繼續關注《雪莉時間》,新聞訪談——《小麗的麵人兒有顆心》。

雪莉:聽眾朋友,小麗的泰然自若映襯得我們有點坐立不安了。她的倔強和她的微笑,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比簡單的伸手幫助更為璀璨的人性的光輝。人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幸,但並非人人都如此堅守自己的微笑。

徐葉:覺得小麗的微笑特別感人。那時候我們也經常去看她。我當時看到她捏麵人的場景我就覺得特別溫馨、特別美好!很多人耐心地等著,也有很多人看著吧,總是有人走過來跟小麗提起你身體怎麼樣,問幾句。特別是那些小販,雖然他們要時刻提防著城管把他們趕走。這個時候,他們其實和小麗是長久以來的戰友,是朋友嘛。有幾天沒看見她,她可能生病了,就會過來問下。有的賣那個小吃的,還會拿個瓜切一塊給她吃。我就覺得小麗捏麵人的時候,她身邊洋溢著快樂的氣氛。她就告訴我,她在捏的時候就忘了自己的病了。

何鎮飆:我覺得她的稱呼就很有意思,我們都叫她“麵人姑娘小麗”,或者“愛心麵人小麗”,沒有叫她白血病啊,或者重病人小麗。為什麼呢?她所展示給人們的一麵就是她自立、自強,是用這種精神來鼓舞大家的。而不是靠渲染她病有多重,生活有多困難,這種的。那麼這和以往的傳統思維是不一樣的。

雪莉:是的,我想這也是小麗最有魅力的地方。和她所捏的小麵人一樣,都有著一臉燦爛的、可愛的笑容,是吧。我想小葉子我也記住了你在報道中寫的這麼一句話,非常感人:小麗扭頭和我們告別的時候,她和手上拿著的小熊一樣,滿臉笑容。我想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笑容頓時照亮了這個城市的黃昏。

徐葉:隨著我們報道的不斷深入,我覺得小麗她後期的表現,就越來越讓我們覺得,小麗她其實不需要我們的幫助,而是我們當中更多的人需要她的幫助。因為隻要她在那,她在那靜靜地捏著麵人,她在寧波捏著麵人,無論她的病情以後發展到什麼程度,但是隻要她在那裏,就是一種精神,能夠鼓舞很多很多的人。